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广州日报:为官者最紧要的是“公仆之德”

2012年02月20日 08:3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对官员考核而言,家庭私德、社会公德固然重要,但都只能作为参考,重点还应是“官德”。

  日前,四川彭山县委出台《科级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提拔干部先征求其父母、邻居甚至小区物管意见。已有5名干部通过此项考核,其中一名干部因不爱做家务被扣两分。这成为上周末遭人戏谑的一则“花边新闻”,引发了广泛嘲讽和质疑。

  一个费心费力的创新之举,何以沦为笑柄?其中暴露的,绝非彭山县一个地方的深层问题与信任危机。

  实事求是地说,从彭山县评议办法的文本和制度设计层面看,不少新闻标题和评论确有断章取义之嫌。该《办法》规定,对干部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品德30分、职业道德28分、社会公德28分、家庭美德14分。遭人揶揄的“征求家人意见”,其实只是“孝敬父母,家庭、邻里关系和谐等的家庭美德”中的一项,且分数仅占14分,权重最轻。对官员的家庭、邻里关系要不要考察?恐怕一概否定也不科学,适度进行考察,应该说很多时候还是能够更全面了解一个官员的综合品德。尽管多数情况下,贪官劣官即便家庭不和,当面对提拔这样的“大是大非”也基本上能“夫妻同心”、“上阵父子兵”;但如果某官员打娘虐妻、扰乱四邻情节格外严重,多半也能在考察中得到体现。

  要问民意为何如此“刻意”断章取义和“误读”,恐怕就要超越彭山县的个案,深入剖析舆论“不怀好意”的深层语境与渊薮。

  只能说,彭山县的创新举措,不幸引发公众此前诸多不愉快的联想。极端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去年,上任45天的河南漯河新任市长吕清海,施政演说讲了一半时被带走“双规”。无厘头的是在宣布任命时,上级组织部副部长赞扬吕“政治坚定,阅历丰富,工作思路清晰,为人谦和坦诚”,而其老家村民更表示吕清海是个大孝子。又如,原浙江省药监局局长周航在一些人眼中是个“好人”,工作勤恳,作风朴素、谦逊,乐于助人解难。然而十余年中,他却利用权力大肆贪贿。又如,不少贪官对下属很“关心”,敢于为单位谋福利,落马后下属还惋惜不已。再如,被称为“大侠”的“慈善贪官”穆新成,也曾是许多人印象中的好人……试问,这些落马贪官,哪一个的私德、公德缺乏亮点?如果找他们的家人和“身边人”进行评议,难保不会得高分。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很多地方在干部监督和考察上对一些无关痛痒的环节搜肠刮肚、花样翻新,对一些坊间人所周知的更重大的监督线索甚至举报线索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官方得出的结论往往与事实真相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创新”,极易皆大欢喜而被假象蒙蔽,难免引起公众的嘲讽和反感。

  面对这种种荒谬的、悖论性的干部考核,要求我们的组织、纪检部门练就一双看透假象的慧眼、披沙拣金的巧手。对于官员而言,家庭私德、社会公德固然重要,但都只能作为参考,重点还应是“官德”——被考察者“为官履政之德”,以及围绕其为官履政相关领域的品德。毕竟,为官者,最紧要的是其“公仆之德”,主要表现为清廉奉公、尽职有为、求真务实等要素。偏离这一点去考察和遴选官员,均属舍本逐末。

【编辑:邓永胜】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