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纪实:收到举报线索3万多条(2)

2012年03月17日 14:5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1991年3月20日20时许,王志奇持刀在湘江氮肥厂宿舍附近将黄某捅死、李某捅伤后潜逃。尽管案件已经过去了20年,但是,湖南省株洲警方没有放弃,在深圳警方的协助下,2011年8月26日成功将逃犯抓获归案。  

  在公安机关集全警之力追逃的同时,“清网行动”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司法等部门支持。

  广东省汕头市的陈某投案自首了,促成他投案自首的主要原因是不久之前发布的一个通告。去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敦促在逃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通告》发布后,各地公、检、法、司等部门积极联动,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200多万份《通告》遍布城市、乡村,车站、码头,对在逃人员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

  “压力太大了!”面对民警的讯问,在逃人员肖某说。11月29日前往重庆市荣昌县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的肖某,23年前因涉嫌经济犯罪潜逃国外。“清网行动”中,重庆荣昌县公安局局长亲自打电话规劝肖某。当肖某接到县公安局长的越洋电话时,感到尤为震惊,万万没有想到20多年后警方还是查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经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政策攻心和法制教育后,肖某最终下定决心,从加拿大回国,向警方投案自首。

  此外,为确保“清网行动”取得实效,督察部门“咬定青山不放松”,积极发挥推动落实的职能优势,不间断地对专项行动情况开展各种方式的督查,最大限度推动全警追逃格局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得到切实执行。

  法网恢恢不容奸

  公安信息化建设,为“清网行动”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鼠标轻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藏了这么多年,还是被抓住了。”身负命案、潜逃在外18年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发出感慨。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他不惜从河南潢川的老家远走他乡,躲藏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农贸市场。还有些在逃人员,换了职业,换了名字,躲进深山、矿井、边远地区打工,藏匿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厂矿企业,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企业老板、百万富翁,甚至演员……

  2011年5月26日,公安部在全面部署行动之时,明确提出了“一降、二升、三提高”的目标:网上在逃人员总量明显下降;历年(指2010年5月27日之前)网上在逃人员、命案在逃人员抓捕率明显上升;网上在逃人员信息质量、网上追逃工作规范化水平、全警追逃破案能力大幅提高,进而推动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加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一把利器。2011年12月8日零时15分,福建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大厅依然灯火通明,敲击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电话铃声此起彼伏,100多名民警正忙着做信息情报研判……就这样,福建省公安厅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开展追逃研判大会战,通过信息战,仅从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17时,就抓获网上在逃人员近千名。

  足不出户,完全依靠信息对比,河南安阳女民警田爱军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这个“杀手锏”,锁定了300多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信息化建设的功效来自于技术的支持。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及时开通并充分运用新版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平均每天有3850余名民警登录、查询12400余次,快速定位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化建设的功效更来自于广大公安民警对其特性的掌握与运用。江苏省海安县公安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在逃人员通缉令。随着网友的转发、评论,通缉令传向全国。潜逃5年的海安人付某忽然在微博上见到了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付某不敢再看身旁人的脸。他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消失的通缉令,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让他的老底曝光。最终,他选择了回乡自首。这就是网络的威力: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和迅猛的传播速度,带来的不止是温情,更是威慑。

  信息情报,为“清网行动”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各地公安机关在信息“追逃”上,不断总结出新经验:亲友轨迹追逃法,公安网信息追逃法,社会信息追逃法,互联网信息追逃法,照片辨认追逃法……

  一位参与“清网行动”实战的民警告诉记者:“各地开展追逃的实践表明,信息研判,是追逃的有力武器,对缉捕长年隐藏、变换身份的重案在逃人员有特殊作用。”

  为人民利益而战(短评)

  社会和谐稳定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犯罪在逃人员久不归案,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百姓安宁生活。开展“清网行动”,及时清理网上公布的在逃人员,是公安机关针对“大走访”开门评警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而采取的积极举措。

  察民情,所以知民心;知民心,故能解民忧。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这是巩固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应有之义。“清网行动”再次证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公安机关应该始终坚持的基本工作方法。公安工作只有扎根基层、紧接“地气”,才能真正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破案,是我的天职;为民,是我的追求。我愿为此奉献终身。”这是河南省淮滨县公安局副局长周国耀写在日记本上的话,也是全国200万公安民警的共同誓言。498人光荣负伤,22人献出生命。“清网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的背后,是全国公安民警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牺牲与奉献践行 “忠诚奉献、坚韧执着、协作拼搏、敢打必胜”的公安精神的一次生动体现。 (黄庆畅 张洋)

【编辑:姚培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