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路塌陷不能总怪“单点暴雨”

2012年07月09日 10:48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视频:贵州师大保安斗歹徒殉职  来源:贵州卫视

  云南省交通厅于7月7日下午召开第二次通报会,通报元阳至绿春二级公路塌陷的调查结果。通报会通报:云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调查组分别到现场勘查,均认定为暴雨造成的公路路基损毁(7月8日《人民日报》)。

  这样的解释似曾相识。去年7月间,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新三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伤,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短命公路”。对此,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解释,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路基处理、挡墙强度、沥青厚度等都合乎规定,没有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怪就怪“雨太大”。

  到底是“雨太大”还是“路太差”?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旁人不便多说。但有一个旁人可以见到的新闻实事:塌陷事发10天前已经出现路基沉降情况,具体数据是:10天时间内,路基沉降从0.3厘米发展到5.1厘米。“10天时间内,从0.3厘米沉降到5.1厘米”纵算是“基本属于安全范围”,也最多只能算“基本安全”。“基本安全”意味着什么?当然也意味着“基本不安全”。

  而事实是,云南省交通厅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曾提出,发生塌方点所在路段存在着3条较大的逆断层,应对该区域内的桥梁、隧道、挡土墙等构筑物以及特殊路基处重点核查,以确保构造物设计安全、工程经济合理。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认为,事发路段较高危路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最终只作了常规处理(石砌挡土墙)。“重点核查”变成了“常规处理”,恐怕这才是发生塌方的根本原因。

  发生工程塌陷当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责任“塌陷”,即当发生工程事故后,不是积极从设计、施工、监管等主观上找原因,而老是喜欢把责任推给“天”、推给“地”,把“天”和“地”当做工程质量问题的“遮羞布”,并一推了之。这不仅让人有审视疲劳之感,也严重影响着社会公信。同时,也不利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对于建设工程不发生或少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安全事故,这也是最大的“人祸”和事故“源头”。

  湖北 张绪才 公务员

【编辑:张尚初】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