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孜监狱探索设置富民族特色心理疏导室

2012年12月12日 1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成都12月12日电 题:守望甘孜监狱的一棵“白杨树”

  记者安源

  “白杨树那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是对我们高原监狱人最真实的写照吗?”日前,四川省甘孜监狱监狱长陈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一棵棵挺拔的白杨树来形容自己和可爱的监狱民警们。

  四年前,50岁的陈凉只身走上川西高原,出任甘孜监狱监狱长。回忆起初进甘孜时的心情,陈凉说,“在这之前,我对甘孜完全不了解,没去过,只知道是高原,交通不便。”这位老监狱人甚至用“走到天边”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

  陈凉所在的甘孜监狱位于3500多米的川西高原上,是四川藏区乃至全国藏区创立最早的监狱之一,年均气温只有不到6度,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这里的人时常说,“在高原,活着就是奉献。”

  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上,每年会下7个月的雪,气温最低时达零下20多度。陈凉觉得,或者是因为漫天的大雪封住了甘孜监狱人“走出去”的道路。为了鼓励监狱民警多与外界交流,陈凉决定在万物凋零的冬天,让干警轮流下山一个月,去其他监狱参观学习,与其他监狱的干警直接对话。陈凉告诉记者:“我更希望他们去与外交界交往打成一片。”

  在新都桥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除了同事,陈凉心里还沉甸甸地装着监狱里的上上下下。面对高原监狱的特殊性,这个从内地调任的监狱长始终坚持着全新的探索。因为甘孜监狱主要关押着少数民族服刑人员,对这一群体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是摆在陈凉面前的核心课题。“我们不能沿用带有普遍意义的套路,要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们,才能逐步去改造。”

  带着问题,陈凉开始深入地研究藏族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陈凉开始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组织服刑人员凿刻玛尼石。玛尼石刻品,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陈凉认为,玛尼石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是监狱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把藏文化和汉文化中一脉相承的优秀因素来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是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面对高原监狱里更加特殊的改造人群,陈凉深深体会到思想转变的重要性。“每一个民族的情感表达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其宣泄方式不同。”陈凉说,藏族民众喜欢通过静思来平复情绪,“所以我们结合藏族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设置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心理疏导室,让他们能够在那里静静地思考问题,转变思想。”

  “无论是玛尼石石刻,还是邀请藏族的知名堪布(宗教教职人员的职称)到监狱讲课,还是设置心理疏导室,都是希望能够真正触碰到他们(服刑人员)的内心”,陈凉说。

  川西高原上的生活,是那样的寂寞、孤独,陈凉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侍奉在父母跟前,有多久没有看到儿子的微笑。谈起家庭,陈凉满是愧疚,但又显得义无反顾,“这是工作,这是职责,这是我必须而且应该做的。”

  平日里,除了一起工作的同事,还有努力改造的服刑人员,陈凉见得最多的,就是高原上一棵棵笔直的白杨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我喜欢白杨树,我欣赏它所蕴含的品格,它们和我们这些监狱人,都在守护着这片土地”,陈凉说。(完)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