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网:治理公车私用需“出重拳”

2013年02月24日 10: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又到开学时节,公车私用接送子女上下学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朋友向记者抱怨,因为“上面的风声紧了”,所以他们要自己去学校报到,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记者认为,要彻底纠正公车私用的做法,光靠“风声”是不够的,只有政府在问责制度上动真格、出“重拳”,公车私用的治理才能迎来新风貌。

前不久,北京市小学生栾松巍曾针对治理公车私用提出过自己的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既便于统一管理,又有利于群众监督。建议一出,专家、网友对其赞不绝口。和栾松巍的想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军警、公检法系统用车有明显标示,但依然是公车私用问题的“重灾区”。实际上,治理公车私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怎么管,而在于敢不敢管、愿不愿管。

公车私用问题的实质是公权滥用。从现实来看,“紧风声”会对公车私用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并不会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起到遏制效果。在现实中,“风声”之后往往不见“重拳”,公车私用虽早有成规,但很少有人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久而久之,滥用权力的人便会更加的肆无忌惮。没了公车,部分公务员的子女居然不适应这样的上学方式了,这种颇具讽刺意味现象,正是长期以来治理公车私用只有“风声”而无“重拳”的恶果。

当小学生开始都为遏制“公权滥用”出谋划策,说明公车私用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风声鹤唳,而是公车私用治理的新风貌。除了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补交使用费用之外,我们希望看到权力滥用者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这时,政府的“重拳”应该是一套组合拳,它既应包括更加给力的问责机制,也不能缺少对监督者的保护和鼓励。只有这样,公车私用这样的老话题才能有终止的一天。(记者 姚友明)

【编辑:张志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