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幼童挖眼案须破解“死无对证”的疑团

2013年09月05日 13:1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9月3日山西省临汾市警方透露,备受关注的山西汾西“8·24”伤害儿童案已经告破,凶手就是受害儿童的伯母张会英。我们注意到,张会英已于8月30日在自家院内跳井自杀,警方也由此必须破解“死无对证”的疑团,将案件的侦破真正做到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否则,恐难以服众。

  “经专案组深入调查走访,现场勘查,并经DNA检验,在犯罪嫌疑人张会英的衣服上多处检验出受害男童郭某的血迹。警方综合侦查调查和刑事技术DNA检验结果认定,张会英系该案犯罪嫌疑人。”这是目前警方确定张会英作为作案凶手的主要证据。但从司法的专业要求来看,这件血衣并非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充分条件。

  张会英衣服上多处检验出受害男童的血迹,但也不可排除有人作案时偷来并穿着张会英衣服作案的可能。血衣可以作为“间接证据”,但不能作为“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比方说,案发现场发现某人的脚印,脚印只能作为一个间接证据,不能仅仅据此证明该人就是罪犯。而间接证据则需要其他关联证据互相支撑才能构成完整的证据链,比方说,警方同时发现了受害男童在案发时间段未与伯母以外人员接触过的证据。

  此外,有媒体披露受害男童家属曾称“抱走斌斌的女子有‘黄头发’‘外地口音’等特征”,是否真实?男童为何没有认出自己的伯母?网友集中关注的这些疑问,也有待通过警方公布的更多证据来进一步解答。

  张会英难逃畏罪自杀嫌疑,但在“死无对证”面前,有理由要求警方的案件告破能够经受住事实和时间的考验。越是“死无对证”,越应该以足够的证据来定性。死无对证无疑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但并非无法破案,关键要严格遵从司法的专业规范,排除出现错案的可能。惟其如此,才能消除网民的疑虑,给公众一个值得信服的真相。

  公安部门将于近一两天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侦破情况,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更多更完整的证据呈现在公众眼前。

  摘编自新华社9月4日文/周稀银

【编辑:王安宁】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