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查处违规招待费就该这么动真格

2013年10月25日 08:5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自3月中铁建公布8亿业务招待费以来,网上网下质疑声一直未断。21日,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做客中央纪委监察网站,通报处置情况:通报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时隔半年,“天价招待费”事件终于有了一个交代,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查处过程。据披露,5月以来,国资委督导组一直督促中铁建进行核查。在几个月时间里,检查覆盖了单笔金额1000元以上的所有支出。相对于之前类似情况在自查自纠后虚晃一枪、销声匿迹,本次审计完后不搞“下不为例”,没有流于形式,给了某些“硕鼠”该有的教训。

  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企业迎来送往、生意洽谈,产生一定的业务招待费用几乎不可避免。大型国企占有相当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业务涉及地域广,核算单位多,灰色空间更是不小。招待费俨然成了一个“百纳箱”,什么见不得光的支出都往里装。事实上,近些年卷入“天价招待费”漩涡的国企不光有中铁建,诸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人寿等公司也曾曝出一些负面新闻。种种奢侈浪费、违纪违规行为一次次刺激着公众神经,损害国有企业形象,败坏党和国家的声誉,危害不可小觑。

  国企不仅承担着经济责任,更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国有资产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一笔储蓄,开支用度一定要加倍审慎和负责。如果精打细算、合理支出,公众并不是不能理解,但一旦涉及浪费和腐败,牵扯挥霍或私吞,就得拿出有震慑力的惩处措施,决不能不了了之。当前,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国企特别是大型央企更应该带头,始终绷紧这根弦儿,对违规违法行为决不能姑息纵容。

  管好国企及国有资产,要下狠劲也要动脑筋。在访谈中,强卫东提到王岐山同志曾要求国资委和中铁建的纪委负责人为核查情况“签字背书”。该举措实在值得推而广之,不应仅仅止于中铁建这一个例。有关部门作为国有资产守门人、把关者,理应在填补监管漏洞、完善监管制度上负起更多责任。不仅要“签字背书”,还需要把管理往前推进,在精细化上下一番功夫。比如,公务接待费用要怎么花,有没有可遵循的程序,尚需进一步细化、强化、清晰化;再比如,怎么去查、由谁去查,又该如何处罚,怎么追回流失经费,有待更明确的规定。

  让每一笔国有资产花得清楚明白,经得起监督审视,是国企的责任;让国家的钱、人民的钱不跑漏、不流失,真正使企业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结合起来,更是人们的期盼。这是当前迫切需要改进的课题。国企绕不过,国企监管者同样绕不过。(汤华臻)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