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未成年人犯罪持续高位 专家吁完善专业审判机构

2013年12月03日 1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广州12月3日电 (索有为 范贞)广东在经济领跑中国的同时,业已呈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广东现象”。广东高院3日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白皮书显示,广东未成年罪犯人数持续高位,占全国比例逐年上升,远高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

  广东未成年人暴力型犯罪趋势上升

  白皮书显示,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比排名第二的浙江省高出47%,是排名第三的江苏省的2.2倍,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广东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是流动人口占大多数,其中外省户籍人口达52%;在48%的广东籍未成年罪犯中,也多为省内流动人口。

  从犯罪类型看,财产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占多数,而暴力型犯罪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至2012年判处的44508名未成年罪犯中,抢劫罪占47%,故意伤害罪占12%,,还有的罪犯参与贩毒和强奸。

  据了解,广东近年来未成年人重大团伙犯罪时有发生。2010年,广州杨某某等4名未成年人参与黑社会组织的多宗案件;惠州殷某某伙同他人抢劫并致养育自己17年且年逾七旬的养父母死亡;在广州增城新塘聚众暴力打砸等重大群体性事件中,不少成年人在其中扮演了施暴角色。

  “广东现象”是二元化户籍制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徐松林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二元化户籍制度在司法领域内的反映,说明广东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长期以来他们与本地户籍人口承担义务相同,享受权利不同。由于“非户籍未成年人罪犯”流动性强,送回原籍执行,也无法纳入本地社区矫正,判后监管难以落实,由此带来司法难题是广东未成年犯非监禁刑适用率长期偏低,不利于未成年人罪犯回归社会。

  徐松林认为,少年司法的核心价值是保护。广东法院在全国首次公开发布的白皮书,不仅为学者提供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广东样本”,还凸显出审判机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法院一家势必力有不逮。作为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学者,我们呼吁进一步发挥审判机关在少年司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党委、人大、政府整合社会力量,牵头建立完善的社会配套机构,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成为社会服务管理中的重点环节,真正建立起“社会保护一条龙”。” 徐松林说。

  广东省高级法院副院长王勇称,近年来,广东法院大幅提高了对未成年罪犯适用非监禁刑的比例,2011年为50.19%,2012年为47.16%,为非粤户籍未成年罪犯平等适用法律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专业化审判是加强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关键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广表示,专业化审判是加强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关键。他说,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已对未成年罪犯实行特殊保护,成立少年法院或设置专门机构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据广东法院刑事审判白皮书统计,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只有28个单独建制的未成年人审判庭,仅占全省法院18%,而河南、山东等地的比例已经超过60%。

  杨建广称,广东省未成年人审判机构建设还不能适应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的发展和审判专业化的要求。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加强未成年人审判组织机构建设,设立单独建制的少年审判庭是实现审判的专业化的基本保障。少年审判庭像是一个微型的“少年法院”,对于统一案件的裁判标准,优化审判资源,提高审判质量,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杨建广说,法院有终局裁判权,是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关键环节。“生病的孩子”如何“治病疗伤”,如何“寓教于审”最大程度地挽救,如何执行裁判全力矫治未成年人,如何让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审判”至关重要,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对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广东高院在白皮书中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地方立法,增加心理测评与干预、判后复学等制度。二是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机构;四是逐步健全社会、学校、家庭紧密协作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完)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