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一夜限牌逾越法律和情感底线

2014年05月05日 11:27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这段时间南京要限牌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3日,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南京和全江苏绝对不可能发生一夜限牌,地方法规上已经‘堵死’这种可能,政府逾越程序真的宣告一夜限牌了,那就是违法的。”

  (新闻详见本报今日13版)

  最近,汽车限牌话题颇热,尤其没有限牌的城市,小道消息满天飞,相当一部分居民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生怕哪天也像天津、杭州那样被一夜限牌。这种“半夜鸡叫”的限牌号令让家里还没有汽车的市民感到焦虑。

  本来,面对限牌传言,政府的辟谣是最有说服力的,可遗憾的是,政府往往采取“先辟谣,后限牌”的策略,看似精明,没有引发抢购潮和号牌抢注潮,实则大大损害了政府公信。

  在限车这个问题上,民众一旦不相信政府,就很可能会相信那些汽车营销商有意无意的“即将限牌或限号”的聒噪,想尽办法掏腰包,先把车买了再说,表面上看没有出现抢购潮,但汽车销量却直线上升,政府想通过限牌来限车的目的根本无法达到。结果只能是双输。

  一夜限牌逾越了法律和人们情感底线。相比部分限牌城市遮遮掩掩、藏藏掖掖的做法,江苏官方的表态就要光明磊落得多。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希明确表态,江苏对机动车限牌早有规定,需过三关,必须征求公众意见,必须经人大常委会审议,必须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

  有了法律法规作底线,市民就有了定心丸,大家也不至于因恐慌而疯狂购车,有充足的时间权衡、选择,免受抬价之苦,如果政府违法,老百姓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这样,市民对政府限牌、限号政策起码要配合得多。

  事实上,通过行政之手限牌限号,并以此手段来缓解交通,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在杭州之前限购的城市,哪个大城市在限购后交通明显改善?没有。限牌限号后,汽车销量下降了吗?也没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3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589.17万辆和292.23万辆,同比增幅均在10%左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依然强劲,国家一方面在鼓励汽车消费,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又在大城市实行限购限号,保护城市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这两个政策支撑点如何平衡,确实难度很大,值得考量。

  我以为,限车的长久之策,还得从顶层设计上运用好“两只手”,首先是法律之手,其次是市场之手。

  即便要限购,也不能搞突然袭击,法律的程序正义显然是必要的,否则实质正义根本无从得到保障。此外,政府的本职还是加速完善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水平,运用好市场调控手段,比如适当以燃油税、拥堵费为杠杆,增加用车成本进行调控等。不要轻易运用行政之手,即便要用,也应该依法进行,多为普通老百姓通盘考虑。

  不可忽视,车辆日渐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巨大的:空气污染、城市拥堵、能源透支。但,是不是也应该采用倒推的方式,比如能否通过科研手段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通过城市综合建设管理手段改善拥堵状况,不断开发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等等。

  官员们在公开场合口必言民生,出台一项规定,一项政策,让老百姓知情,并向他们释放善意,不就是最基本的民生吗?

  (评论员 王方杰)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