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儿不孝母蜗居:司法可做亲情“调味剂”

2014年05月12日 09: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江苏徐州80多岁的金老太把不孝顺的儿子告上法庭,虽然赢了官司,却遭遇判决执行难,居无定所只得栖身垃圾池。在经历了17次调解之后,法官陈魏带着老人的儿子体验垃圾池里的“蜗居”生活,终于化解了这场孝心危机。

  清官难断家务事,关涉家务事的法院判决之所以难以执行,原因就在于,在很多人看来,情与法往往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虽然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对老人儿子不履行法庭判决的行为进行惩处,但是这样一来,必然会激化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即便老人勉强搬进子女家里,恐怕也难得到善待。比起苍白的说教和严苛的强制执行,换位体验无疑具有“绕指柔”的柔性效果。

  去年,“常回家看看”正式载入法律。公众在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对法律的强制性有所担忧。如何让一些缺乏孝德孝道的子女真正善待和赡养老人,“回家看看”而不是“门口瞅瞅”,法律并没有给出解答。一方面法律需要发挥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案件审理、判决、执行过程中,司法也不妨多点责任心和人情味,用情感的感召来弥补法律强制力的不足。法律不是枯燥冰冷的文字,法治也不是不容人情的冷漠治理,激发司法的智慧,法律就是调节人情冷暖的“调味剂”。(苑广阔)

【编辑:朱峰】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