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六部门打击黑诊所:治理黑诊所应加入市场思维

2014年05月27日 09:2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六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数据公布,全国清理5000余家黑诊所。“黑诊所”所处的位置大多是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城中村,并处在村内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内部一张桌子和沙发的布局也基本保持一致。(5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作为非法行医的载体,很多黑诊所两眼只盯着钱,治病成了其圈钱的生意,因此,打击黑诊所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生命安全的必需之举。关于黑诊所的新闻,媒体在不断曝光,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打击,可黑诊所还是以“野火烧不尽”的状态存在,说明其背后存在的市场症结不容忽视。

  目前打击非法行医的主要依据是1994年出台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对于第一次非法行医的,罚3000元以下,第二次被查处,可罚款3000元以上、一万元以内。而基于权力寻租思维,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存在只罚不管的现象。在这种执法环境下,黑诊所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它们以公开经营的形态存在,说明这个权力寻租市场不容忽视。

  而另一方面,就医,向左是正规医院,向右是不正规的黑诊所,面对这道“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题,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为何?无非是支付能力有限与医疗资源不足共同制约下的无奈之举。

  从现状来看,以药养医导致看病贵的问题仍未解决,而正规诊所也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调研报告显示,在农村每千人拥有诊所不足一个。如此便造成一种现象:看一个小病,可能只需一盒几块钱的药,可是却要跑很远路,排一上午的队。

  解决这样的医疗市场供求问题当然要加大财政投入。但是财政投入见效需要时间,那么,能不能考虑让一些黑诊所由“黑”变“白”呢?事实上,时下也存在这样一类黑诊所,他们的“黑”只是没有经营许可证、执业资格证,并非医生没有行医能力。比如民间老郎中,以及上过卫校的群体。按照国家规定,他们可能因文凭要求而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所以没有行医资格;可对于一些常见病,他们却有行医能力。

  打击黑诊所需要市场思维,对于只罚不管的权力寻租市场必须坚决压缩,而对于医疗资源的供求缺口,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还应尽力避免打击的负面效应,要考虑到短期内医疗市场的刚需。(文 峰)

【编辑:刘艳】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