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查处“毒胶囊”的经典套路必须终结

2014年09月04日 11:33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案件,从今年2月至7月非法生产窝点,除了被现场查获的,生产有毒空心胶囊达9000万粒左右,已经全部进入了流通市场。

  9000万“毒胶囊”已经全部进入流通市场,看着的确令人害怕。然而更令人害怕的是监管的失职。按照正常的程序,9000万毒胶囊流入市面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监管环节理应得到有效的阻止。窝点在没有任何检测的情况下就直接包装成箱流向市面,为何没人发现,为何总要靠别人举报?

  这次“毒胶囊”事件除了数量庞大之外,其他的场景还算“经典”:媒体披露、群众举报、高度重视、迅速查处。其实,只要能把住任何一个环节,“毒胶囊”便无处遁形。遗憾的是,媒体和群众再一次跑在了监管的前面。而这种套路,已经让人审美疲劳。

  经典套路伴着相同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发生,主管部门的官员却很少道歉,更莫谈引咎辞职。没有了耻感压力,就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笔者以为,守土有责的监管者,不光负有“行政责任”,在政治伦理上也要承担责任。

  因此,应该被查处的不仅仅是“毒胶囊”,相关官员道歉乃至追究责任,主动引咎辞职,也应成为新套路。而形成这样一种新的套路之后,或许才能倒逼责任时刻上心,从而决定食药安全的走向。钱兆成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