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警方首度解密系列敲头案细节 曾造成2死12伤

2014年10月27日 15:4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张宝发,1956年1月生,1972年12月入伍,1978年4月从警,1990年1月参加技侦工作,现为上海市公安局巡视员、技术侦察总队总队长。

  张宝发从警36年,25年在技侦岗位上度过,多次参与侦破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和专案,屡建奇功,曾两次荣立个人一等功,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一级行动技术官,被公安部特聘为部级教官、中国刑警学院教授,是上海市公安局唯一在职的特级兼职教官。

  17年前,震惊全国的魏广秀敲头案告破,上海人奔走相告。破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坐着一个身材微胖、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他全程一言不发,在热闹的发布会现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谁能想到,这个沉默的男子,才是敲头案侦破的最大功臣!

  男子名叫张宝发,时任原上海市公安局技术侦察处副处长。看着战友们接受采访,谈论破案经过,意气风发,张宝发心中五味杂陈。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不平。但他想起刚刚踏入技侦战线时,老处长说过的一句话:“进了这里,要有心理准备,轰轰烈烈不属于我们,不属于这个警种,你们能留给世界的,只有背影。”张宝发释然了。他静静地坐到最后,悄然离开。

  17年后的今天,张宝发入选全国“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年近六旬的他,第一次从幕后走上前台。

  一次寻呼捕获嫌犯

  大多数上海人都会记得1997年那个春天。3至4月间,杨浦、宝山接连发生10多起拦路行凶抢劫妇女的“敲头案”,造成2死12伤。一时间,上海人谈“敲”色变,女性不敢单独出门,丈夫接送妻子,父亲陪伴女儿成为街头常态。

  案件侦破的一个多月里,上海600多民警昼夜蹲守,上千民兵、联防队员夜间巡查,案发周边的街道不知被走过了多少回,可能藏匿的各个角落也被翻了个底朝天,可是那个用榔头敲头的“幽灵”依旧不时现身作案。

  这一段记忆在张宝发心中恍如昨日。“女儿当时读小学,她告诉我,老师跟她说,晚上回去要当心敲头。那时候,女同志把长发都剪成了短发。”

  市公安局技术侦察处临危受命。张宝发率队一遍遍踏访每个现场,一页页翻阅每本案卷。堆积如山的卷宗,披沙沥金般地寻找,突然,一份笔录中记下的一个BP机号码让他眼前一亮——受害人被抢的手提包中有一台新买的BP机,原包装盒和使用说明书都放在一起。“从职业角度,我敏锐地感到,机会来了。”

  当时寻呼机刚兴起不久,凭借经验,张宝发判断这个以劫财为目的的对象不会轻易扔掉寻呼机。张宝发马上布控,等待劫匪的下一个动作。“我想他应该会用,肯定会CALL一个去试这是个‘死机’还是‘活机’。”

  果真,没多久警方监控到这个BP机收到一个来自宝山的电话呼叫,呼叫者姓魏。张宝发火速派人秘密摸排这个电话周边的住户,同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让经验丰富的警员拨打电话,试探对方是否姓魏。

  电话通了。“小魏啊。”“啊?”“小魏呢?”“你是谁啊?”“我是他朋友啊,小魏你不知道啊?”“现在不在啊。”“啊,他不在啊。”“他回去了啊。”“啊,他回去了?”“嗯,他是到安徽去了。”

  无法想象,当初的这样一段对话是怎样的振奋人心。警方顺藤摸瓜,很快将敲头案凶手魏广秀擒获。在他家中当场发现了敲头的凶器和大量被抢劫的财物。事后查明,凶手仅仅在邻居家串门时试用过一次寻呼机,就被张宝发抓住了马脚。这也是我国刑侦史上首次利用寻呼机倒查追踪犯罪嫌疑人。

  今天看来,这个突破口并不神奇。但在对利用信息技术破案毫无概念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样的成就,却不足与外人道。技侦是公安保密程度最高的警种之一,因为纪律,当时对外只能说嫌疑人是追赃查到的。开新闻发布会时,市公安局领导一再要求张宝发去现场“坐一坐”,分享一下喜悦。当然,也只限于“坐一坐”。

  对新技术孜孜以求

  为他人做嫁衣。甘心吗?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张宝发,相信他也问过自己。“不开心肯定会有的,人之常情。我的同事、部下,都有过情绪。”张宝发说,背影、无名英雄、幕后功臣,听起来好听,要坚守,不容易。

  张宝发不仅要说服自己,也用身体力行说服部下。“有作为才有地位。与其与别人争功,不如让别人佩服。”这是张宝发的名言,一如当初入门时老处长对他的教诲:选择这份事业,注定默默无闻。

  用业务让人佩服,要有过硬的手段。把技术侦察打造成公安破案的“撒手锏”,这是多年来张宝发孜孜以求的。在技侦总队里,张宝发的年龄最大,但他对新技术的痴迷和敏锐却让很多年轻人自叹不如:“他的大脑,每天都在急转弯,想的、说的、做的,总是超乎大家的想象。”

  模拟到数字,有线到无线,传统电话通信到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乃至步入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每一阶段,张宝发都能号准科技发展的“脉搏”,实现技术上的新跨越。

  2000年1月19日,上海警方接到报案,一对上海籍夫妇遭绑架,绑匪向他们的亲属索要赎金。这是一个棘手案件,前来取赎金的同案犯始终在视线范围内,警方却不能轻举妄动。

  因为绑匪打来的电话虽然显示是上海号码,追踪下去却是虚拟的,而且来自荷兰。“绑匪用的是当时最新的IP技术。一个不慎,就有可能伤及被绑架者。”

  张宝发和同事们运用最新技术手段,调动国内外信息资源,在很短时间里追踪到了这个从美国中转而来的电话。当他们将这个号码交给荷兰警方时,对方感到不可思议,最终这个号码成为破案的关键。

  当荷兰警方冲破房门的那一刻,配合行动的电话这头——上海的现场,大家全都屏息等在听筒边上,一根针掉下来也能听到。等待中,电话那边传来“嗙”一声。成功了!

  当大家都在为人质解救成功欢呼时,张宝发的思绪却凝固在那一声巨响上。“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最后找到这个确切地址的?对我来说,这是个神圣的使命,我一定要把这个方法追到手。”那一刻,张宝发又有了新的目标。

  这次跨国合作,为中国警方提高精确打击能力推开了一扇技术大门,通过引进改良,全国公安技侦的技术能力一下子进步了十年。此后的十多年来,张宝发带领上海公安技侦队伍先后建成了近百个科技项目,为全国公安技侦创建了“上海标准”和建设模式。

  传绝活并搭好梯子

  在技侦总队,张宝发的严厉是出了名的。

  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总队长的曹忠平至今还记得当年被张宝发严厉训斥的那一幕。事发是因为一次开会早退,张宝发不仅狠狠批评了他,还要他在会上作检讨。“当时不理解,但事后明白,组织纪律无小事,尤其是这样一支最需要纪律和忠诚的秘密队伍。”

  曹忠平说:“正是因为张总的严厉,才锻造出一支15年‘零违纪’,18次荣立集体一等功、205次荣立集体二等功的队伍。”

  张宝发“训人”的底气,来自于自身作风的过硬。

  2010年9月8日20时15分,莲花南路某超市底楼黄金饰品柜台突遭3名蒙面歹徒抢劫。短短两分钟,近百万元黄金饰品被洗劫一空。张宝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率队在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搜集和保全数据,从案发现场海量信息中寻找突破口。

  技侦总队总队长助理卫岚回忆,当时数据的采集量达到40亿条,张宝发大胆从歹徒进入现场踩点、实施犯罪、逃离现场、离开上海等行为入手,设计出50余种数据模型进行案件现场重建,对40余亿条海量信息综合比对,最后锁定了30666条线索。连续7天7夜,张宝发频繁穿梭在前线指挥部和总队数据中心之间,和年轻的战友们一起挑灯夜战,累计休息时间不到30小时。

  闵行公安分局副局长黄卫至今对一个细节津津乐道。那是案发后的第四天,工作到凌晨3时的专案组决定休整一下,让大家回去休息。大家前脚离开,后脚就有一条新的线索出现。黄卫给专案组成员都打了电话。放下电话,他看着表对同事说:“现在开始倒数,什么是作风,20分钟后见分晓。”20分钟后,第一个赶到的是技侦总队四支队支队长,第二个赶到的是张宝发。

  张宝发将这一新线索与30666条线索综合比对,从中锁定了3名犯罪嫌疑人,查清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当嫌疑人分赃完毕,开车回老家时,民警已经等在他们的家门口。

  如今张宝发麾下,是一批技术精湛的年轻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99%是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超过四分之三,高级工程师近10%。在张宝发看来,人,永远比技术重要。将一身绝活传承下去,是他最大的心愿。“每个人在事业中的时间都是短暂的,要保持事业的旺盛不衰,必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的历史任务,就是为他们搭好梯子。”(潘高峰)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