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将完善涉外法律保护公民海外权益

2014年10月28日 15: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游客走出国门、企业投资海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海外的存在感不断加强。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正当权益,中国将不断加强涉外法律工作,以构筑更加完善的“法律保护网”。

  上周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提出“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分析人士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释放出中国更加重视涉外法律工作的强烈信号,预料今后除了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涉外法律,中国还会加快制定一些新法,包括领事保护、对外投资等方面的立法,并加紧培养涉外律师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9800多万人次,成为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亿人次,增长13%左右。

  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中国海外投资呈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901.7亿美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预计,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5000亿美元。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贸交往、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发生纠纷的几率也在增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仍然像过去一样单纯依靠外交手段维护公民在海外权益容易受制于人员不足、成本过高等因素,效果也难以保证。

  他认为,更大范围地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公民海外正当权益,是世界潮流和时代需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及时作出相关部署安排,展现出国家维护公民权益的决心,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体现。

  中国当前涉外法律并不少,既包括像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外贸易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这样专门的法律,也有散见于民事诉讼法、船舶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的涉外条文。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教授张凝表示,外国人来中国,在遵守国籍国法律的同时,也要遵守中国法律;同样,中国人去外国,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同时,也要遵守所在国法律。

  “中国公民身在国外,其实受到中国法律和所在国法律的双重保护。但一旦做出违法行为,也可能面临双重惩罚。”张凝强调,无论是出去旅游的中国公民,还是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前都要做好功课,认真学习并努力遵守当地法律。

  分析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保护本国公民和法人海外正当权益的法律,还是相对欠缺,需要加强研究。在参照国际法的基础上,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法律保护网”。

  黎宏表示,目前中国涉外法律虽然在公民海外保护上有些规定,但内容不系统,还面临着一些国际公约、条约上的法律障碍,未来立法部门、外事部门还要做大量工作,对接国际公约、条约,修改、补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面对日趋频繁的领保案件和日益复杂的领保环境,中国外交部从2007年开始研究分阶段推动领事保护立法。外界预计,在国家日益重视涉外法律工作的大背景下,预计领事保护立法进程将加快,有关草案会尽早出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走出去”,中国应加快制订企业海外投资综合性法规,完善对外投资保护协定,这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她还建议,中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订,并尽快对已经签署的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加大对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保护力度。

  涉外法律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精通涉外法律业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

  2013年,中国制定了律师涉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准备用四年时间培养300名具有国际眼光、精通涉外法律业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

  据悉,计划重点培养的人才将主要服务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以及服务中国总体国家利益和整体发展战略。

  分析人士指出,一国在制订涉外法律的时候,都会参照本国加入的国际公约、条约,尽量做到协调衔接,中国制订涉外法律时,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国际承诺。

  “无论是《联合国宪章》,还是已加入的其他国际公约、条约,中国制订的涉外法律都不会与它们相冲突。”张凝说,那些揣测中国会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的指责,缺乏历史与现实依据,只是“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变调而已。(记者 刘欢 蔡敏 王建华)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