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法治传递公正温度

2014年10月30日 16:4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为期四天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圆满落幕,这是我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它不仅牵引了亿万人的目光,也让“法治中国”成了当日热词和头条新闻。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必将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新华社28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媒体和民众逐句解读,由此,“法治中国”的热度再度上扬。

  其实,“依法治国”对于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新词。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就和改革开放的理念一样,走入了国人的视野。在1997年,依法治国就曾进入国家决策中,还纳入“九五”计划,写入了中共十五大报告。而今,举国民众之所以聚焦这四个字,显然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的不依法办事现象比较严峻。这些现象说明,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的心理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事实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专业用语我们早已熟悉。但是建设法治国家需要补齐哪些短板,如何真正做到用法律来约束权力,如何真正让法治成为共识,彰显宪法权威, 如何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等问题,都会裂变出很多次生考题。

  比如,如何真正做到用法律来约束权力,就有很多问题分支需细化研究。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是其中之一。从以往来看,很多冤案错案的出现就是因为权比法大。这次《决定》强调了依宪治国,强调了审判独立,并且,建立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就有助于理顺党与法的关系,保障司法的独立性,而司法只有先独立,才能真正保障司法公正。

  含冤入狱十余年的赵作海,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依法治国”,没读过书的赵作海“不太懂这词的意思”。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自己身上再次发生了冤假错案,还得依法来。从赵作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要让法治在民众心中成为一种信仰,就必须以法治的执行效力为前提。

  所以,为了保障这个前提,这次四中全会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治队伍建设以及依法治党等方面都切中时弊,并且开出了药方,可谓亮点多多。这也说明,法治建设并不只是一个宏大话题,它也是一个组拼的系统工程。就拿执法层面来说,小城市的执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工程的质量。如果一个小城市能成为法治亮点,那么它就是“法治中国”改革成效的缩影。这样的缩影越多,社会的公正和谐以及国泰民安才不会成为泡影。

  如今,我们把《决定》铺展在民众面前,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走向已经有了明晰的线路图,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石,法律将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重器。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让法治传递公正温度,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而面对这个目标,需要国家机构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体去参与。本报评论员 文峰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