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司法部回应北江越狱案:1700多米围墙只有500米达标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1月07日 04:52 来源:CCTV《新闻1+1》 参与互动(0)

  《新闻1+1》2014年11月6日完成台本

  ——别用“越狱”,拷问监狱安全!

  (节目导视)

  解说:

  一个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的监狱。一个连续8年实现监管安全的监狱。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

  司法部副部长 张苏军:

  找到了很多管理上、设施上、设备上的原因。

  解说:

  不到两个月,哈尔滨、韶关相继发生两起重刑犯越狱事件。

  声音来源 本台记者 张丽莉:

  9点22分,因为触动了电网被发现,这期间有40分钟的时间,并没有监管人员发现他们不见了。

  解说:

  神秘的高墙之内到底存在什么漏洞?《新闻1+1》今日关注:别用“越狱事件”,拷问监狱安全!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从昨天到今天国务院新闻办接连主办与依法治国这个主题紧密相关的这个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但是就在昨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原本的主题是司法行政改革,但是有两个问题成了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一个是落马高官的与此有关的这种司法程序、进程。

  另一个就是前几天发生的广东韶关北江监狱重刑犯越狱这样的一条大新闻。我们听听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的副部长对后一个问题是怎样回应和表态的。

  司法部副部长 张苏军:

  找到了很多管理上、设施上、设备上的原因。我们一定会通过这一次一次不应该出现的脱逃案件,不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三,不断地加强监狱的安全工作,力争能够做到全国监狱一起都不逃脱。

  白岩松:

  请注意他最后一句话,这是带有强烈表态性质的,力争做到全国的监狱一起都不逃脱。是啊,逃脱一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都是对法律权威的一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当然不允许了。但是说句实话,最近一段时间又接连发生了这样的一种事情。那我就在想,想要力争实现连一起都不逃脱,那就需要不管是从看守所,尤其是监狱里头,一个漏洞都不能有。因为你只要有一个漏洞,或者说是疏忽,别人就会利用,就会钻你这样一个漏洞。但是我们如何做到呢?让我们以广东韶关北江监狱的这个重刑犯的越狱的过程,来当一面镜子照照,我们还需要改进什么?

  解说:

  昨天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作为监狱管理的最高机构,司法部的副部长张苏军直面媒体,指出了北江监狱越狱事件不可回避的客观原因。

  张苏军:

  它的围墙1700多米,其中只有500米达到我们监狱建设的标准。

  解说:

  围墙建设不达标,被众多媒体迅速报道。此前,根据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的通报,李孟军和吴常贵是从生产车间溜走,撬开消防通道安全门,窜到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围墙,通过“搭人梯”的方式爬越围墙逃脱的。根据记者现场观察,北江监狱四周,都有高达五米多的围墙,围墙上布满电网。

  电话采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副会长 王平:

  围墙周长是1700米,其中只有500米达标。那就说明其他的还有1200米,也可能是在围墙的高度,也可能是围墙的厚度,也可能是围墙上面的电网(电压),或者是围墙外面的开阔地。你不能说墙下去就是玉米地,那不行。

  解说:

  被媒体同时放大的还有信息化的问题,根据张苏军的介绍,在很多监狱的信息化水平很高的今天,北江监狱偏偏是信息化没有完成的单位之一。

  王平:

  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监控设施,各种犯人在监狱里面的活动,几乎是全方位的,我们监控室里面都能够看到,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说:

  北江监狱称,在李孟军越狱的42分钟里,从车间到行走甚至翻墙的整个过程,都没有被视频监控记录。围墙的不达标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不完善,让李孟军和吴常贵的越狱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而在越狱发生第二天,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局长也坦承,这个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监狱,因为警戒设施陈旧,正在进行改造。

  解说:

  当越狱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回看北江监狱,这是一个荣誉满满的集体,曾经先后获得过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集体等称号,特别是曾经连续8年实现监管安全,荣誉面前让人很难相信,这样的纪录,竟然是在硬件设施如此不完善的硬伤之下创造的。

  白岩松:

  我们先来看一个平面图,看看这两个人是怎么在实施这样的一个越狱计划的。其实他是从车间里头和监舍之间这样一个空场地带,然后到了西侧监狱大墙的底下,然后俩人搭人梯,结果一个被电趴下了,另一个穿越电网,最后越狱成功。当然最后其实他跑了多久,也没跑多远。因为他是在离这个监狱只有几百米的地方就被捕获到了,但是这里依然留了很多疑团。比如说在这样的空场区间居然有40多分钟的时候没人发现;而且我们在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多少个写着岗哨字眼的这样的一个位置,而且开阔地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不到的情况;而按理说应该是5.5米的高墙,可是为什么他们又能翻越成功;电网为什么击中了一个人,却让另一个人可以形同虚设般的穿越而过,疑问太多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连线一位嘉宾,这位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程雷教授,程雷教授您好。

  说句实话当要连线您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无奈。为什么呢?因为上次连线您是因为9月2日哈尔滨延寿看守所的那次越狱,之后我们连线,连线完了之后我想就不用说再见了吧,这种极端的事情再想连线您,那得猴年马月啊。没想到仅仅两个月,就不得不又连线您了,这次涉及韶关。程教授您还是要帮助我们解析好多问题,我们来看第一个。

  这两个人居然逃离40多分钟,在他的工岗这,就是工作的地方,没人发现。从上午的8点40左右,一直到9点20多,您怎么看待40多分钟的无人发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程雷:

  我想这里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起越狱事件,还有过去我们几年之间发生的几起越狱事件都反映出一个共性,就是在劳动场所这个环节上,是非常薄弱的环节,最容易出现安全风险事故的一个环节。那么监狱是一个劳动改造的场所,也就是说罪犯按照法律的规定他必须要劳动,那么我们这个劳动场所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设施就变得非常重要。

  40多分钟劳动过程中,他从劳动场所消失了,没有人发现,这里面我们肯定是能够找到很多违规的地方。比如说劳动场所也是一个监管的区域,就应该有相应的狱警在巡视、在监管,尽管他是在一个劳动场所,它也应当是封闭的。也就是说他的自由并不完全是自由的,只能说是有劳动必要的活动的自由,但是他不能离开这个区域。但是我们却发现40多分钟居然没有人发现,我想这里面有各种可能性,比如说狱警脱岗,或者是各种监控没有到位等等,这里面肯定是有人为的责任的。

  白岩松:

  接下来我们再看,同样是涉及到时间,这次越狱发生在2014年11月1日星期六的上午,这个星期六,您觉得从罪犯来说选择的时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以您的专业常识来理解。

  程雷:

  按照我们国家的监狱法,还有劳动法,还有司法部的一些关于劳动的一些内部规定来看,还有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是实行“5+1+1”的这种劳动制度。也就是说一个星期7天,有5天是必须要劳动的,那么还有1天要学习,还有1天就像我们正常人一样要休息。那么周六为什么要劳动?当然这不一定是必然存在违规的现象,但是这个需要解释。还有那么他在周六的时候,这一天按常规来讲,实践当中大部分的监狱应该是在学习的,不应该是在劳动。

  白岩松:

  另外如果把这个细节跟您刚才那个问题的回应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比如说常态下可能是10个,比如说,我举例,10个监管人员盯100个罪犯,但是星期六的时候也许存在着监管人员也放假,这个时候是个最薄弱的环节,有可能罪犯也恰恰是左思右想利用了这样一个薄弱环节。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程教授。他如何避开狱警跟哨兵呢?按理说这应该在高处,我们刚才也看有很多的这种哨岗啊。

  程雷:

  这里面我觉得应该说我们的监控设施基本上是失灵的。他从他的生产区消失了40分钟,实际上他在向着这个监狱的围墙在移动。这中间显然他应该是躲过了应当有的几层的这种巡视和检查,这也是比较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地方。

  白岩松:

  所以他说中间有什么建筑,然后产生了盲点,但是早应该知道,你早就应该改进。我们再来看下一个,说搭人梯能翻越围墙吗?这个围墙按正常5.5米,但是昨天副部长谈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1700多米,只有500米能够达到监狱建设的标准。其实以我自己来看,有1米达不到标准,都给人提供了100%有可能穿越的空间,因为他如果要利用了这一点。您怎么看待搭人梯,居能够够翻越5.5米这样的一个标准的围墙背后的问题。

  程雷:

  我觉得这个属于围墙的建设肯定是不达标的,当然我们的有关部门也承认,他就是从没有达标的围墙的地方进行了翻越。那么为什么这个不达标的监狱设施,包括人为监控,人力监控的视线区被遮挡,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不达标,还不进行相应的整改,非要等着事件的发生。

  白岩松:

  所以这也同样是我们的疑问,因此疑问必须在公开和透明中得以解答,然后才能够迅速的再很好的实施过程中改进,这样的话才能真的不留漏洞。因此不管是对于两个月以前,哈尔滨延寿县看守所的越狱和这次的越狱,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信息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呢?来,我们继续观察。

【编辑:罗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