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季建业以商谋利:光鲜政绩背后留一地鸡毛(图)(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1月17日 13:3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揭季建业以商谋利:光鲜政绩背后留一地鸡毛(图)(2)
    季建业一手打造南京“老门东”街区,还称历史街区不是谁家都一样,在明清时代这都是有讲究的。但建成后,有专家批评称建筑风格张冠李戴,搞成了徽派建筑。

  功过簿:光鲜政绩背后留一地鸡毛

  季以“挖”建业杨以“拆”为责   

  “‘能人腐败’问题突出!”

  这是中央巡视组坐镇江苏时一句振聋发聩的反馈。市长、书记罕见相继落马,南京无疑是腐败重灾区。在季建业和杨卫泽身上,我们似乎能轻易找到“能人腐败”的鲜活原型。

  来到他们分别主政过的扬州和无锡,遥想当年两人在大拆大建中拂袖高升,各自留下一座改头换面的江南都市,其争议声如今仍在回荡。但若拂尘细看,我们又能看到两个在城建之外亦游刃有余的能人,一个曾是肯为台商端洗脚水的招商书记,另一个则是敢为人才掏空财政的另类“伯乐”。

  非因“挂帅不出征”,只怨帅旗亦飘摇。现在走上法庭的只是季建业一人,而实际上“过堂”的却是一度“生病”的南京官场。

  “进了中山门,坑死南京人”

  “进了中山门,就是南京人。”

  2009年8月26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季建业以这样一句开场白,拉开他主政南京的序幕。

  新市长在履职演讲中妙语连珠,博得满堂喝彩。“他(季建业)讲话十分幽默,其中有一句叫‘建业赴建邺,广陵转金陵’,大家觉得这个人有点水平。”一位当时的参会者至今仍记得那些精彩片段。

  南京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媒体人士也透露,跑季建业的会,从来不愁没东西写。他基本上不会照着稿子读,哪怕是干巴巴的务虚会,也有意识地抛出一些新话,“甚至开玩笑说,要不然你们回去没有料,稿子不好写。”有时,他甚至直接为大家起好标题。

  对南京市民而言,季建业给他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莫过于自2010年力推的全城雨污分流工程。根据计划,从2010年至2014年底投资人民币180亿元,让城市污水和雨水进入不同管道,最后分流进入污水处理厂。有南京官场人士介绍,由于仓促上马全城开挖,导致交通拥堵,尘土漫天,民怨四起。

  埋怨队伍中,扛旗的竟是市委书记杨卫泽。一位接近南京官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一次南京市委全委会上,季建业在主席台上阐述雨污分流成绩,杨卫泽当场冲上去,夺过话筒,厉声反驳道,他了解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管道到了乡镇一级90%都不能用,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失败工程。当天下午分组讨论,季建业只得到每个会议室,当面恳请媒体,不要报道此事。

  上述人士评价,雨污分流是个大趋势,越早启动就越主动,但是季建业过于雷厉风行,想着把这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三四年内搞定,终落得个“季挖挖”的恶名。

  杨卫泽对季建业的批评也不完全是同僚间的倾轧。在南京从事城建工作的人士分析说,老城区管网复杂,季建业只把主管道分流,一些二级三级管网很难一下子分流到位,这样一来,小管网的污水和雨水还是混在一起,从居民区和工厂排到河里,效果大打折扣。

  激发民怨的雨污分流工程让季建业孤立无援,当地市民从寄予厚望变为极度愤慨,原来他来建邺竟是以这种方式建业,甚至将其原话改编为“进了中山门,坑死南京人”。

  “澳洲的花坛,为何不起尘土”

  季建业引发的民愤还有地铁3号线建设和城西干道改造,六朝古都不断被伐荆斩绿,开膛破肚。

  资料显示,城西干道始建于1996年,当时耗资近亿,北起大桥南路,南至赛虹桥立交,东倚明城墙,西临秦淮河,全线建高架桥跨越十字路口,预计使用寿命50年。但在2012年,这一路高架桥仅用16年,就面临被炸毁的命运,由上天变为入地,取而代之的将是城市隧道,理由是机动车快速增长,高架路不够用,反而成为最堵的路段之一。

  这一举动招致诸多反对,市民将矛头指向季建业,认为政府重复拆建,浪费资金。但实际上,2009年4月14日南京已经下发城西干道改造通知,而季建业当年8月才赴任,不过是个执行者。“这事要客观看待,改造后通行能力的确大大提高,而且在青奥会期间,也很给南京人长脸。”当地媒体人评价。

  但不管是提出者还是执行者,城西干道改造无疑显示出季建业对城建的格外热情。

  南京当地媒体人士称,季搞城建很有一套,对土地运作、平台融资十分精通,很会算账。有一次,季建业实地考察南京市滨江公园建设,负责人说草皮大概300多元一方,他反问,为什么夫子庙那边只要100多元,负责人当场发呆。

  而在澳洲考察时,季建业晚上把众位官员叫起来上大街学习,让大家摸一摸地面,有没有尘土,还当场问,澳洲的花坛为什么不起尘土?众人答不上来,他便解释,因为人家用了好几层土,里面有很多原理,等等。

  南京修建地铁3号线期间,季建业曾因砍伐太平北路上的梧桐林,引发“3·19集体散步事件”,市民在梧桐上系绿丝带,写着“不离不弃”。不过,南京一位媒体人士讲述了季的另一面:有一次他去“老门东”考察,半路下车发问,“我上次看到的那三棵古树怎么不见了?”

  被南京人冠以“季挖挖”的恶名之前,季建业“推土机市长”的名号早在扬州叫响。扬州城建部门一位官员回忆,季建业初到扬州就大拆大建,包括扬州市政府所在的文昌路、运河西路、瘦西湖景区,墙上到处画着大大的“拆”字。季建业作风强硬,哪个地块什么时候拆完,任务一项项分解,要立下“军令状”,谁完不成谁下台。

  这种高压做派导致拆迁人员不择手段。当时扬州大学一位教授在上课时突然被带走,后来一查才知道她的妹妹在瘦西湖景区开有商铺,是个钉子户。而类似“连坐”的伎俩,在其日后南京拆迁过程中也屡被使用。

  不过,记者在扬州采访期间,提起季建业,市民的回答令人惊讶,“我们都很感激他,以前扬州巴掌大的地方,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但是他来之后,整个城市改头换面。”

  “杨卫泽走到哪,路就修到哪”

  尽管季建业和杨卫泽共事南京时水火难容,但是纵观两人的仕途,亦有相似之处——在城建方面均曾有大手笔。杨卫泽主政无锡7年多,在当地有个绰号叫“杨拆拆”。

  江南大学坐落于无锡蠡湖之滨,毕业于该校的舒先生说,十几年前,他考入江南大学时,无锡看起来还是一座小县城,太湖边有很多村落,等他毕业几年再回去,无锡大变样,湖边的小村庄摇身变为大剧院和风景区,这几年正是杨卫泽主政。

  一位无锡当地的媒体人士评价说,以前无锡加工制造业十分发达,GDP数据很好看,但是城建滞后,杨卫泽的一番拆建,提升了无锡的市容,对无锡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作用不可忽视。

  不过,其主导修建的无锡市政府大楼招致不少非议。这座矗立在尚贤河湿地公园的政府大楼外观宏伟,选址绝佳,南面临湖,西侧则开挖一弯沟渠,将湖水引入,宛若护城河,将政府大楼和市政道路天然隔开。

  “杨卫泽刚来就建高架,还修了第一条隧道,老百姓都觉得很新奇。”一位接近无锡官场的人士透露,虽然调任南京市委书记后,杨卫泽曾经公开表示“功成不必在任期”,但事实上,他是个聪明人,在任期内完不成的,他尽量不碰。而城建最容易出政绩,自然不会放过。

  调任无锡之前,杨卫泽在苏州当过4年市长。作为一名在江苏省交通系统混迹20年之久的专家型官员,他把城建的重点放在了交通上——主导修建苏州高架桥。外地人到了苏州火车站,下车后一路高架直通市区,当地流传一种说法,“杨卫泽走到哪,路就修到哪”。

  据一位与杨卫泽有过接触的人士透露,实际上杨是“大交通”专家,主导过不少高速公路修建,但是他在市政道路规划建设方面是个外行,在修高架的过程中,亲属疑曾染指工程。

  “能给台商端洗脚水的官员”

  除了大拆大建,在季建业和杨卫泽的政绩打造经中,还各有一个绝活——前者是招商引资,后者是引进人才。

  季建业早年长期任职昆山,历任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接近苏州官场的人士介绍,季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从县级市的主官一跃成为扬州市长,与其在昆山的赫赫政绩不无关系。

  在昆山6年间,季建业的最大政绩莫过于招商引资,他请来的摇钱树多是台商。为了赢得信任,季建业24小时保持开机,以便及时接听台商电话。他还频繁地请台商座谈,倾听他们的要求,在其他地方一年才能办下来的手续,在昆山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就能搞定。媒体一度称他为“能给台商端洗脚水的官员”。

  与台商建立的亲密合作关系,从此一直伴随季建业的仕途升迁。在扬州时,他提出要“天天有人在南方,月月有团在台湾”。更有意思的是,在季建业落马之前5个月,有媒体报道他担任南京市长近4年,几乎不去市政府办公室,而是长期在毗邻旧总统府的汉府饭店用豪华套房办公,当日首先出来为其澄清的竟然是南京市台办。

  相比之下,让杨卫泽最为引以为傲的,是其在无锡期间力推的“530”人才引进计划,这项计划启动于2006年,目标是“5年内引进30名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用无锡当地官场的话来讲,杨卫泽求贤若渴,舍得花钱,用大房子、红票子、好政策,打动了一大批从海外归来的高精尖人才。5年后,杨卫泽交上了一份傲人成绩单,1287名领军人才择栖无锡。

  杨卫泽在饭桌上谈得最多的莫过于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当年政府主导投入600万美元扶持尚德创业,其后换来每年高达十几亿元的利税。

  接近无锡官场的人士称,在杨卫泽主政无锡晚期,尚德已经陷入困境,杨强力斡旋之后,尚德重新获得了30亿元贷款。不过,这最终未能挽回败局,2013年5月,第一财经日报曾报道,529家债权人向尚德讨债173亿,在杨卫泽离开无锡两年后,顺风光电收购尚德。

  杨卫泽倾力打造的人才引进神话逐渐破灭,无锡财政却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提供10亿元补贴,有媒体援引当地官员的话称,杨卫泽主导的城建项目和“530”计划掏空无锡财政。当地媒体人士亦透露,当时无锡公务员工资差点发不下来。

  上述人士还透露,杨卫泽留下的很多创业大厦现在已鲜有企业入驻,甚至只有四五个人的小广告公司都被包装为创业项目引进,免费提供几十平米的办公场所。(特派记者 宋立山 发自江苏)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