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官揭示老人骗局三大招:高收益、惨遭遇、奇效药

2015年02月28日 09:1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本周,不少媒体报道了北京警方破获的一起专门骗老人的案件。据警方介绍,骗子是用一个会自动冒黑水、有机关的洗脚盆来蒙骗足疗老人的。从2013年至今,有数十位老年人受骗,涉案金额近百万元。

  法官通过梳理诈骗类案件发现,老人已经是骗子紧盯的目标,经常成为诈骗受害者。老人本是更有社会阅历和人生智慧者,他们为何会频频走入骗子的圈套?法官将用真实案例揭示最常见的三大“老人骗局”。

  骗局1:

  高息诱饵骗取养老钱

  “买完东西就退钱,直接投钱高额返利”,这是法院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被告人刘宽明创立的所谓“三维营销”模式,只要一万多元就可以参与,不仅可以先买货后退钱免费拿东西,还可以直接投入现金领取高利息。貌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把裴大爷骗惨了,除了最开始尝到的“甜头”,十几万元的投资竟然随着刘宽明公司的倒闭打了水漂。

  法院经审理查明,刘宽明公开宣传“三维营销”、“奖励消费”的投资模式,主要吸收离退休人员成为公司会员,通过让会员买货品再返还本金,以及直接投钱拿高额利息等方式,非法吸收存款1142万元。“除了刚开始买到一些电饭锅之类的生活用品退了钱,之后投进去的十几万元最后都没了。”像裴大爷这样的老年投资者有六十人之多。

  近些年各种所谓“来快钱”、“小投资大收益”的投资都将目光盯准了有多年积蓄、对相关政策规定不熟悉的老年人群体。在物价、医疗费用上涨的背景下,安全感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很容易陷入到这类“高收益”投资中去。但老年人缺乏投资理财知识,获取市场行情信息的渠道窄,容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蛊惑,不惜拿出养老钱“奋力一搏”,最后却血本无归。

  殊不知,我国金融管理法规对于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有严格约束,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法人在合法范围内开展储蓄、信贷等业务,目前存在的利用非法成立的类似金融机构的组织吸收存款,如抬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都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类似刘宽明这种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因为刘宽明将骗得的资金已经挥霍大半,一些受骗者至今还没有拿回当初的“投资”本金。

  骗局2:

  伪装突遭厄运博老人同情

  孙阿姨出门买菜,路遇年过七旬的何老太在菜市场门口愁容满面,旁边还有两个年轻人吵嚷着,仔细一听,原来何老太的老伴癌症晚期急等用钱,走投无路的何老太偷偷拿出了儿子珍藏的宝贝——《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同号钞珍藏册》,为了救老伴的命要将价值十万元的纪念册以五千元的价格卖掉,旁边两个年轻人正争抢着要买。何老太因为对年轻人信不过,愿意把纪念册卖给孙阿姨。看着何老太一把年纪着实可怜,又想到纪念册确实有增值空间,也算捡个便宜,孙阿姨便带着何老太到银行,不仅取出两万元现金买下纪念册,还给了何老太二十元打车钱送老太太离去。回到家后被儿女提醒可能上当,孙阿姨才幡然醒悟,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到法院开庭时候孙阿姨才发现,何老太和那两个吵嚷的年轻人还有司机等竟然是个诈骗团伙,他们分工配合有组织行骗,像她一样受骗的老人竟有十余人之多,甚至有些老人是在案件被媒体曝光后才意识到受骗并报案的。

  法院查明,何老太等人号称价值十万元的纪念册,中国人民银行从未发行过,根本就是骗子骗人的幌子。

  骗局3:

  “三无”产品打奇效药招牌

  2014年2月,春节刚过,张大爷在参加一次医疗讲座时认识了1990年出生的小左,小左是讲座主办单位的工作人员,年龄跟张大爷的孙子差不多,一口一个“爷爷”叫得亲热,还帮助张大爷用员工内部价购买了据说对治疗“三高”有奇效的美国保健品。

  吃了一个多月后,张大爷不仅“三高”没有降下来,还出现了失眠、气喘的情况,想联系小左却再也打不通电话了。

  一次张大爷去逛超市,竟然在超市广场又遇到了小左,这时小左已经是另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员了。张大爷质问小左为何疗效不佳,小左连忙解释道:“可能这药不适合您老体质,这样吧,您把药给我,我帮您退,肯定不让您白损失钱。”张大爷听罢稍稍安心,这时,小左赶忙向张大爷介绍起了自己新东家生产的另一种保健品,声称比之前的保健品采用了更新的科技,临床效果特别棒,连国家领导人都在用。看小左说的有鼻子有眼,张大爷心动了,连着之前的保健品折算的钱,又追加了一部分,再次从小左那购买了两万六千元的保健品。

  最终,当小左以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张大爷只要回了一万两千元,还因服用不合格的保健品生了场病,可谓是伤财伤身又伤心。

  针对老年人疾病较多、注重养生的特点,犯罪分子可谓是量身定做了“保健品诈骗”犯罪模式,打着举办“免费体检”、“公益讲座”的旗号,以现场派发免费礼品、试用装等噱头吸引老年人排队参加,用事先设定好参数的“高科技仪器”为老人检查身体,现场坐诊的“专家”顺势推荐各种“特效药”、“保健品”,实际上卖给老人的都是一些不符合国家医药管理规定的“三无”产品。(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法院)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