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特首眼中的香港:"一国两制"给港无比的优势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03日 11:17 来源:央视《面对面》 参与互动(0)

  《面对面:特首眼中的香港》

    总导视:

  他们是香港回归15年的亲历者和实践者

  他们承载着使命与责任

  梁振英:香港这个地方人与人之间有感情,认知到我们有共同的未来。

  关系着国家与民众

  曾荫权:最后决定我们不能不做,要拼一拼,做好。

  连接着现在与未来

  董建华:所以就是说,永远就是往前看,往前看

  《面对面》香港回归15周年特别节目 特首眼中的香港 正在播出

  正片

  主持人串场1:今天香港迎来了新一任特首梁振英,此前的两位特首曾荫权先生和董建华先生,不仅是港人治港一国两制的实践者,同时他们也是带领香港去迎接、面对各种挑战的领导者。今天《面对面》就将专访三位香港特首。

  画面:7月1日,梁振英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画面定格 出人物简介】

  梁振英

  1954年生于香港

  2012年3月 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

  7月1日 正式宣誓就职

  [画面、现场同期声延续,出解说]

  解说1:作为新一任香港特首,梁振英的宣誓就职意味着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的走马上任。此时,香港回归祖国整整15个年头。15年前,在同一个地点,香港会展中心,梁振英作为第一届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员,也参加了宣誓就职仪式,但那时的香港民众对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所表达出的犹豫与怀疑,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

  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的认知上有感性细致的深刻的影响,能不能讲一两个这样的例子?

  梁振英:例子不少,我说一个吧,我去法制委员会的时候经常走基层听民众的意见,到了居民点,民众提的意见就不完全是香港未来的自由、民主、人权、法制这些抽象的问题,大家很关心香港的港币的问题,就说梁先生你说了这么多,基本法草案里面的条文,你告诉我1997年7月1号早上起床买第一份早餐用什么钞票?我说我们基本法的草案里面有了,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是港元,他们说你这个人太年轻,二次大战日本占领香港的时候,你没出生,中国内地解放的时候你也没有出生,你的政权一换首先是换钞票,香港不可能在97年7月1号之后继续使用港币。

  解说2:香港回归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预言:香港回归之后,港币将被人民币吸收,理由是一国之内不可能有相互汇率可变的两种货币同时存在,这种说法更加引起了香港民众的担心。

  梁振英:也担心自己的工资拿了人民币,人民币不能自由流通,自由兑换,跟港币不一样,将来出国怎么办,孩子到外面留学怎么办,做生意怎么办, 但是这些问题通过我们科学论证,应该说比较精心筹划,97年香港的法定货币还是按照基本法落实的是港元,而且是自由流通,自由兑换,我们对港元跟内地人民币并存,一个国家里面有两种货币,我们用事实证明了是完全可行的,也证明了过去有些人的顾虑是不必要的,这个例子呢,很生动地说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和可行性。

  解说3:如今,人民币在香港的受欢迎程度早已不亚于港币,而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人民币的购买力开始后来居上,并逐渐超越了港币,这难免给香港民众带来心理上的落差,作为新一任香港特首,梁振英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一国两制已经让香港的发展步入正轨,在稳步前行的同时,香港也要谋求新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他提出的施政理念是行之正道,稳中求变,尤其在民生问题上,新一届特区政府更应该求变。

  记者:在未来五年当中,民生问题在您的执政当中摆在什么位置?

  梁振英:住房问题是香港民生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香港市民买第一套房子买得起买不起,这个问题的属性到底是投资问题还是民生必需问题,我认为是后者,所以呢过去有一种理念就是说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可以租,买房子是投资行为,那么这个理念我觉得,得变化,也是一个变的一面,但是在变的同时是稳中求变,意思是说我们要买房子的市民尽他最大努力的情况下,特区政府也提供一些政策上的一些资助,让他能够完成他买房子这个愿望,但是同时我们不要由于政策上的一些做法,把房价拉下来,或者对楼市造成波动,这个例子应该可以说明变和稳同时存在,我们同时要求的想法。

  解说4:摆在新一届香港特首面前的不仅仅只有住房问题,还有香港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的状况。在梁振英还没有成为香港特首候选人之前,他就曾在自己的著作《家是香港》中关注到这一问题。“社会发展的利益一定要一致”这是他当时对于香港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人才港,它不断吸引着全球的精英人士前来,高端精英人士的年收入可能超过千万港币,而底层低收入群体的年收入也许不足10万港币。虽然贫富悬殊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但梁振英和新一届特区政府已经在思考如何求变,来更好地帮助香港底层的低收入群体。

  记者:具体怎么推动?

  梁振英:现在西北,元朗、天水围这些地方,很多居民每天乘车一小时到尖沙咀 、旺角这个地方去当一个酒店的清洁工,他们说为什么政府不在我们住的地方,多规划一些酒店的用地,卖给地产商盖酒店,现在从深圳大桥那边过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来我们这个地区购物来玩,但是我们这个地区可以多几个酒店,就可以在本区就业,我们可以省二十、三十块钱的车费,更重要的是可以省一小时交通往返的时间,使他家庭和子女多点照顾。

  记者:这样一个现状在您上任之后最大的推进和改变又是什么?

  梁振英:除了二次分配比如说最低工资、有公房这些政策之外我们还可以想,从基层工人他这个角度来去想他最需要和希望是什么,我们可以给他解决这个问题,本区就业也是可以解决贫穷问题的一个办法。

  记者:在这个民生里面下一步如何形成一种优势互补,跟内地建立比较更紧密的合作?

  梁振英:我相信这几个民生问题,香港和内地有很好的合作空间,像教育方面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内地上学,医疗有不少香港人到深圳、广东寻找医疗服务,住房方面退休人士到内地退休越来越多了,香港跟内地省市政府在这方面都可以做好合作,但是目标呢应该是双赢,互惠互利的目标。

  解说5: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融合,香港的发展已经融入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之中。而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平稳前行又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梁振英就参与了中国内地土地使用及住房制度改革,成为香港与内地之间合作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而如今,作为新一任新港特首,如何在施政期间推进香港和内地发展的“共赢”,对于梁振英来说是必须面对的经济议题。

  记者:我们各自需要怎么样更好的调试自己?更好的发挥这种合作的双赢?

  梁振英:香港这个社会还可以在很多方面为国家下一步的发展做好贡献,比如说香港是一个国际航运中心,但是我们这个国际航运中心仅设码头的业务,我们这个国际航运中心跟伦敦国际航运中心不一样,伦敦没有港口,作为国际航运服务什么呢,船舶的买卖、租赁、融资、登记、保险,船舶管理服务以及所有的服务所需要的法律服务,包括法律文件的起草,也包括仲裁、调解和诉讼等等业务,这个国际航运中心跟香港不一样的地方,技术含量高,而且产值高,香港很有条件在众多的城市当中成为我们的国家的一个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类似伦敦那种。我们可以为这个逐步成为船舶大国、航运大国的国家提供好的,伦敦提供的服务,使得我们作为船舶大国、航运大国有自己比较完整的一个体系。

  解说6:作为国际化的港口城市,香港最初的发展就源于航运与自由贸易,这座国际化的移民城市也每天都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并因此天然地形成了包容并蓄的独特气质。而梁振英本人也是香港移民的第二代,在香港的土地上从一个普通的建筑测量师成为今天的香港特首,对于他来说拥有700万人口的香港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记者:您特别爱说一句话,叫我家是香港?

  梁振英:从懂事开始,就知道不管我自己的父母也好、邻居也好,同学也好,老是想着往外走,香港这个地方是一个临时的地方,/好像我父母一样从山东来的,我父母老是想着回家回家,用山东话就是回家,这个地方是临时,由于内地的战乱等等来到香港,暂时停留一下。到了70年代香港流一句话说,我家在香港,我一家三口,一家五口在香港,但是这个一家人跟香港这个地方的空间关系,我的家在香港,没有说明这一家跟其他的家庭200万个家庭之间的感情关系,我提出说,家是香港,意思就是说我们香港这个地方700万人是一家,我们人员之间在这个城市生活,我们有共同的未来,我们人员之间应该有更深厚的感情关系,不仅是有一个共同的空间关系,我觉得这个工作非常非常重要。

  记者:在您即将上任的过程当中,如何把这个放的更大?

  梁振英:现在香港回归了这十几年我们慢慢发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条件,可以让香港人更团结,香港这个地方人人之间有感情认知,我们有共同的未来。

【编辑:程涛】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