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香港治水做“地下工作” 可抵御200年一遇洪水(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07日 08:2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治理前,上环永乐街的水浸情况曾非常严重。

  上中下游“三招鲜”

  在与“洪水猛兽”的长期战斗中,香港人总结出卓有成效的“防洪三招”可供其他城市借鉴:上游截流、中游蓄洪、下游拓渠。

  先说“上游截流”:去过香港的人都知道,湾仔、中环等繁华地区多处于山区下游较平坦的区域。因此,渠务署在半山坡修建了雨水截流隧道,大雨时,山上的雨水会在半山坡就被截住,然后引流到较不繁华、人口较少的地区排放入海,从而疏解下游闹市区的负荷。“这种方法在市区是最有效的。”曾国良如是评价。

  目前,渠务署正在修建3项雨水截流隧道工程,总投资约60亿港元。

  建设蓄洪池,则是中游市区防洪的不二选择。大雨时,雨水会被引流到蓄洪池暂存,雨停后再用水泵把池里的水抽排到下游,这种方法分解了下游的压力。

  目前香港有3个蓄洪池,最早、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坑东蓄洪池建成于2004年,造价4亿港元,容量为10万平方米(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

  大坑东蓄洪池之上是一个球场,周边是公园,绿化很好。它建成后基本解除了旺角的水浸威胁,只在2008年的那场“世纪暴雨”中出现过轻微水淹。

  上环的永乐街地势低,每逢大潮,海水便倒灌,若再降大雨,则海水与半山流下的雨水狭路相逢,两条水龙相持不下后向街区四溢开来,上环街区便沦为一片汪洋。

  为此,渠务署修建了水闸以阻海水倒灌,并在上环中港道建了一个地下蓄洪池和泵房,4台大型水泵(外加2台备用水泵)马力十足,抽水量可达1立方米/秒。如果6台水泵同时抽一个标准游泳池,7分钟就可把它抽干。就这样,永乐街的浸水问题迎刃而解。

  跑马场是湾仔区最低点,同样容易成为“水浸街”的重灾区,2008年那场暴雨中,跑马场成了个“大水池”,方圆30公顷被淹。

  正在修建的跑马场蓄洪池将有诸多创新之处,渠务署准备用上可自动调校的水闸,并在4个较重要的渠道安装水位感应器。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计算出自动调校水闸的最佳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蓄洪效果。

  曾国良说,如果不使用新技术,蓄洪池的容量要增大三成才能达到相同效果。因为这项富有创新性的设计,今年7月,香港渠务署在新加坡摘得“2011年国际水协会创新大奖”。

  “下游拓渠”是防洪的第三重保险。如果某地区防洪能力不够强,渠务署通常挖路,更换大号或斜度比较大的渠道,以增加排洪量。通常情况下,挖路会影响公众的正常出行,渠务署采用“无坑挖掘技术”,对公众几乎无影响。

【编辑:程涛】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