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江漫话:追逐潮流40年 小资快餐飞入百姓家

2012年09月30日 1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9月30日电题:香江漫话:追逐潮流40年 小资快餐飞入百姓家

  中新社记者 江家岱

  4元(港元,下同)在香港还能买到什么?买柠茶差几毛,买面包没得挑,若不慎掉落在中环金融区,估计都鲜有人弯腰屈膝。百物腾贵,有港式快餐店推出怀旧4元餐,寥寥4千份廉价饭盒引街坊抢购之余,亦勾起了港人那些年的快餐回忆。

  有人说从吃就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性格,上海菜小巧足见沪人的精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亦成为了东北人豪爽的标志。而在中西合璧的香港,管你是西式猪扒还是中式烧味,都必须符合“快、靓、正”的核心价值。求新、求变,则彰显了港人不拘一格的时尚品味。

  “快、靓、正”这句俗语陪伴港人多年,既反映在对食物的基本要求,也体现在工作态度、待人接物甚至饮食文化中。简简单单一块猪扒,上慢了换菜,煮烂了退单,若卖相丑陋,下次也绝然不会帮衬。

  香港的快节奏,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经济崛起,制造业、纺织业和金融业三线腾飞。当时大批工厂放弃“包伙食”,加上大批排挡因卫生争议被政府取缔,针对工厂员工的中式快餐店应运而生。但相对高的价格,仍使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

  “小时候,家里只有下馆子,才会去快餐店。吉列猪扒饭,炸鶏腿,印象中仍是小资生活的象征。”回忆70年代初,慈善组织圣雅各福群会副总干事李玉芝把大快活、大家乐比喻为中产食堂。

  踏入80年代后期,大量家庭主妇投身就业市场,“无饭家庭”的涌现让商人嗅到了商机。随着90年代新市镇的兴起,快餐店开始大举扩张,利用规模效应压低成本,逐渐占领了港人的饭桌。

  最早的港式快餐,即是将煮好的菜配以白饭,从炒菜到进食,无需十分钟,完全迎合了港人分秒必争的商业信念。但随着快餐兴起于白领阶层,健康、新潮、时尚亦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时刻引领饮食潮流的尖端。”大快活集团行政总裁陈志成回顾成立40年来的风风雨雨,感叹唯一不变的正是永远求变的创新精神。传统粤菜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和油而不腻;他回忆称,首创即磨咖啡带来了白领客源;首次选用初榨橄榄油迎合了养生潮流,源源不断的新鲜感正是中式快餐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西式快餐非煎即炸的烹调方式,港式快餐集煮、蒸、炖、烤、烩、拌、卤于一体,辅以外来酱汁和香料,不在乎一招一式的规范,享受的是瞬间的味蕾刺激。一份套餐集合全球不同的饮食元素,转眼间秒盛放在面前,这就是香港的饮食文化。(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