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观察:下一代拒接班 港商无奈陷传内传外两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29日 1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29日电 香港《文汇报》29日刊发一组讲述有关港商接班话题的报道,记者观察后发现,许多港商陷入一种无奈之中:他们的“富二代”不愿意接自己的班,而自己的心血,究竟是传内还是传外让他们陷入两难出境。

  一生心血,谁来继承?

  华通集团第三代接班人赖明仁与远在香港的妻儿相约在江苏昆山巴城镇迎接元旦的烟火。掌管家族企业在昆山的工厂后,他与妻儿更多在昆山相聚,他的普通话比常年坐镇深圳工厂的父亲赖友胜说得更加流利。“跟我比,儿子走得更远。”赖友胜深感欣慰之余,不得不承认自己又老了一岁。

  年华老去,制造业生存环境改变。业界估计,内地八成以上港商二代不愿接班。不愿一生心血付东流,许多港商退而难休,仍在传内或传外间作出艰难选择。“一生心血,谁来继承?这问题比金融危机更令人伤神。”一名港商无奈地说。

  以“加工贸易”名噪一时的珠三角,在过去数十年中涌现出无数以代工闻名世界的香港企业,相当多的企业是“兄弟连”、“父子兵”上阵。然而,岁月不饶人,不知从何时起,赖友胜与同行们开始抱怨下一代不愿“接班”。

  记者采访发现,珠三角港企大多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来料加工代工厂,有的甚至只是数十人组成的家庭作坊式工厂。父辈到内地闯荡,子女则在相对优裕条件中长大,他们根本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接下这个沉重的担子,许多港商子女甚至没有到过父辈创立的工厂。

  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指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珠三角投资的港企已经进入交棒的重要时刻。然而,港商二代是在香港甚至国外长大的一群,他们没有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到深圳开厂的经历,自然也不会对车间、工人、机器噪音产生感情。刘展灏预计,目前有八成以上港商二代不愿接班。他更观察到,除非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否则许多港企老板也不愿下一代接班。

  事实上,接班的问题并不仅是珠三角港商的难题,是所有家族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有国外专家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的统计表明,家族企业能传到第二代的只有三成,能传到第三代的只有一成多,能传到第四代的不过千分之一。

  即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内地,不少民营企业也开始强烈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些民企甚至为不愿意投身家族企业的下一代设立了基金会保障生活,被外界调侃为 “败家子基金会”。

  香港中小企促进联会会长林国雄分析,成功接班的港企,大多有良好的产品和品牌,以及良好的家族传承教育。以李锦记为例,成立了7人家族委员会和26名家庭成员组成的家族议会。围绕家族管理,设立了家族办公室、家族基金、家族投资公司、家族学习发展中心等,并制定了很多硬性规定,如第五代要加入公司,必须要在外面工作三到五年等。

【编辑:吉翔】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