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员讲述惊人内幕 统计造假在港掀波澜

2013年01月09日 11:1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舆论界要求一查到底

  调查员讲述惊人内幕 统计造假在港掀波澜

  港人一向对政府统计数据深信不疑,但多家媒体8日披露,大量前线统计员涉嫌造假,令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对香港房屋以及就业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不良影响。此事在香港社会引发震动。

  统计员现身说法谈造假

  据香港《明报》8日报道,3名统计员分别向该报记者披露普遍存在的造假情形。为了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他们会回避到板间房做调查。所谓板间房,就是把一个单位用木板分割出几个超小型单位。根据惯例,统计处每月会从数据库抽选约9000个住址做“综合住户统计调查”,交由全体统计员家访。统计员A小姐透露,他们上门调查时,万一遇上板间房户,大多会过门不入,这是因为做一个单位调查需要20分钟,但如果碰上一个板间房内有三家或四家人,工作时间便会增加两三倍。即便成功完成调查,根据工作记录表制度,也只能算完成一宗个案,所以他们便索性瞒报。据悉,统计员视记录表为评核工作表现的标尺,完成问卷时间越短,统计员所得分数越高。

  A小姐说,多年前她刚入行,所有问卷都严格按照指引做,“一打开门,单位里面住了十三四户,也会照做。做了几次才访问了八九户,有时花上1个小时才访问5户”。但同事知道她努力工作后,反怪她破坏规矩,“因为日后有统计员可能需要再次访问这个单位,会连累他们往后无法再造假”。前线统计员透露,他们只要见到单位外有几个门钟就知道是板间房,会过门不入,然后上报未能联络到,或谎称“保安员表示单位空置”。此外,统计员还通过刻意少问问题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调查失业人士时,他们谎称失业人士无意重返劳动市场,“变相把大批失业人士视作隐形”。《明报》估计,造假统计员至少占了一半。

  香港《文汇报》8日也报道称,一些统计员还承认曾自行填写问卷,或者以引导性问题获得所需要的答案,令过去数年的失业数据准确性成疑。退休统计员陈先生举例称,综合住户统计调查平均每天要访问4个住户,但很多时候要等到晚上才有人在家,由于调查太复杂会打扰受访者,调查员就会敷衍了事,或者虚构资料,碰上住户15岁以上的人口太多,就索性自己填。他甚至认为,90%的统计员都会造假,譬如把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士变成不想找工作,以省略之后的12条问题。

  统计处强调“零容忍”

  《明报》称,统计员的现身说法,显示香港统计处评核工作表现的指标出了问题,促使统计员弄虚作假,甚至在该处形成了一股歪风。尤其是统计员把到板间房调查视为畏途,使政府对这些情况的掌握更脱节。小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说,他一直质疑统计处的板间房数据偏低,“这几年我特别留意,会花时间问街坊,是否接受过统计处家访,换来的响应是几乎没有”。伦太一家三口住在深水埗一个板间房,月租2000多港元。房中央更有一条污水渠经过,夏天传出阵阵恶臭。伦太说,3年多来,一家人几度打算搬家,但邻近单位租金暴涨,他们只好打消念头,夜夜忍受老鼠、虱子横行。未做过统计处问卷调查的伦太觉得政府很儿戏,“正式的数字都没有人理,一直在黑暗之中,没得见光”,希望真实的情况可以反映给社会大众知道,“政府如果这样做问卷不如不做”。年逾五十的华哥原是地盘泥水工,十几年前建筑业兴旺的时候其月收入可达3万港元,但金融风暴令建筑业步入寒冬,自1998年起他一直找不到全职工作,妻子自从发生交通意外后也无力工作,一家四口现在靠每月6000多港元的失业综援过活。他质疑统计处人员把众多失业者“隐形”,令基层需要长期被忽视,“怪不得政府总是空口讲白话,见不到我们的生活有改善,也不见创造足够就业”。

  对于统计处前线人员被指在抽样调查过程中造假,统计处7日表示,高度关注事件且正进行调查,强调对造假“零容忍”,同时称统计工作必须依靠专业及可靠数据,统计处采用的数据复核程序及素质管理系统是参照其他先进体系及国际标准设立。8日,统计处成立由处长欧阳方丽丽亲自领导的小组调查事件,并会邀请一位统计咨询委员会的独立人士加入,报告将呈交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行政长官梁振英8日称,政府非常重视统计数字的完整及准确性,会进行内部跟进及调查。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邱诚武则承认,由于板间房业主有权不让屋宇署人员入屋调查,难以全面统计板间房数目,因此政府未能全面掌握这项数据。他还说,虽然板间房问题复杂,但仍有存在价值及社会需求,可以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较便宜及位于市区的居所。这番话立即遭到炮轰,立法会议员梁耀忠称,板间房是香港的耻辱,市民住在那里实是迫于无奈,邱诚武的话伤透市民的心,“完全铁石心肠,无良心”。

  香港担心赔上国际形象

  造假一事在香港引发强烈反响。长远房屋策略委员会成员蔡涯棉透露,政府曾向他们提供一些数据,并称该数据能反映板间房实际情况。然而《明报》翻查近年走势,发现数据在5年间大跌四成,与一般市民相信板间房问题日益恶化的认知大不相同。按照统计处的数据,板间房从2006年的5.83万户下跌至2011年的3.28万户,人口也由11.15万锐减至6.63万。不过,工商专业联会去年委托港大统计及精算学系推算出2011年有4.95万板间房户,人口为14.86万。

  公民党议员陈家洛认为,统计处涉嫌系统性造假极为严重,会令香港在国际社会蒙羞。港大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讲座教授周永新担心,错误数据会压低失业率。《明报》8日评论称,数据是制订政策的基础,若数据偏差,会对社会带来破坏性影响,此外国际社会也依赖统计处的数据,分析本港情况,因此事关本港声誉,政府有必要彻查。 环球时报 特约记者 叶 蓝

【编辑:吉翔】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