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热点:香港楼价为何也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

2013年03月01日 10:3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2月23日,香港再就失控的楼市出台“辣招”。香港楼市新政的具体措施共分两项。在提高印花税率方面,200万港元或者以下物业,由目前只需缴100港元的印花税增加至交易额的1.5%;其他交易金额的印花税,会由原有的4.25%,倍升至8.5%,但首次购房或是换购房子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将不要缴纳新增的印花税。第二项针对非住宅类物业(包括商铺、写字楼、车位),但凡签订买卖协议后即时支付印花税,与现有住宅物业的交易做法看齐。两项措施的生效日期为2月23日零时,此前签订的合约则不受影响。新政出台一周,如市场所料,又是“楼市冰封”,但能否起长效,市场人士心里都打了个问号。

  2010年11月,香港针对短期炒楼行为而推出特别印花税;同年6月,香港金管局推出新规,要求非港人在买楼时多付一成首期;2012年10月,香港调控升级,非本地买家需要支付额外15%的印花税,同时特别印花税的征收对象扩大至3年内转手的物业。调控措施在两年内接连出台,相距只有4个月,但今年1月香港楼价环比去年12月涨10%的势头迫使特区政府再次出招。

  本次调控政策除提高印花税外,还对非住宅物业加强调控。据市场人士透露,以往非住宅物业订立合约后可缓交印花税,因此造成不少“摸货”现象(签订买卖合同未交印花税即转让,可省下一笔印花税),商铺价格越推越高。不过,对住宅短期炒卖进行调控的特别印花税以及对买家身份进行限定的买家印花税依然没有涵括非住宅物业,预料资金会进一步向非住宅物业聚拢,与内地住宅调控商业地产走旺一致。记者去年10月在香港出台辣招后采访内地资深投资者张先生,当时他已表示会把非住宅物业作为投资重点,且他已经循第三国落户香港,购买香港物业也没有障碍。张先生的案例并非孤例,热钱进入香港的步伐远胜过香港政府调控楼市的步伐,连番“辣招”出台无疑是“亡羊补牢”而已,不知是否真的是“未为晚矣”。(李凤荷)

【编辑:夏涵】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