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高校受北京家长青睐 与内地名校激烈争生源

2013年04月22日 14:2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香港高校受北京家长青睐与内地名校激烈争生源
    昨天上午,参加北京大学开放日的考生和家长围在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展位前咨询。北京日报图

  上周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学校开放校园,吸引了数万家长和考生。今年,北大、清华在京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北大计划招生246人,清华计划招生203人。

  两名校在京录取将超700人

  据北京大学北京招生组组长许崇任透露,今年,北大预计在京计划招生246人,实际录取将达到360多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去年北大计划招246人,实际录取了368人。

  清华大学预计在京计划招生203人,实际录取约360人。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的招生计划正在等待教育部审批,北京招生数不会像去年那样波动较大。

  据此计算,两名校在京实际录取人数有望突破700人。据介绍,高招录取除高考之外,还有保送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类招生等多种形式,因此每年高校的实际录取人数往往会多于招生计划。

  此外,人大预计在京计划招生209人,文科109人、理科100人,该校今年新增应用统计学、考古学、劳动关系等6个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预计在京计划招生116人,北京理工大学计划在京招278人,北京语言大学在京将投放90个招生计划。

  清华关注地震灾区考生

  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牵动人心,当地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尤其引人关注。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会密切关注地震救灾进展,并随时做好必要准备,如果教育部出台对地震灾区考生的照顾政策,清华大学将全力支持。

  据了解,高招时对地震灾区考生予以照顾已有先例。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4名灾区考生因为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获得“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被保送上大学,其中从废墟中救出数十名幸存师生的北川县中学学生王佳明就是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此外,清华等高校还优先给予地震灾区新生入学资助,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今年,在教育部、财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支持下,清华将与军队联合招收32名飞行学员,培养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领军人才。年龄不超过19周岁的理科考生经军队飞行学员招收选拔合格后,将进入军队飞行院校接受军政强化训练和筛选体验飞行,清华再从中择优选拔学生进入“飞行员班”学习。毕业时,这些学员将获得军队飞行院校和清华大学颁发的学历和学位。

  此外,“清华学堂计划”今年在北京、上海、辽宁、新疆四地实行高考后面试录取。

  北大欲组“录取联盟”

  每年高考,都会有一些高分考生因几分之差与北大、清华等名校错过,令人惋惜。据北大北京招生组组长许崇任透露,为帮助“高分漏”找到更好的出路,针对北京考生,北大已与几所高校达成协议,这些学校将安排计划,专门接收从北大落榜的高分学生。本周,北大进入高中做招生咨询时将公布合作学校的名单,供考生报考。

  同时,北大今年在京增加4个不报不录的专业,分别是地质学基地班、考古学、历史学、应用语言学。

  香港高校受青睐

  今年,香港高校的学费普遍上涨,其中香港大学学费最贵,从每年11.9万港币调到13.5万港币,其他大学的年学费涨幅从1万港币到2万港币不等。但高昂的学费并未影响家长们的报考热情。在清华、北大两校的校园开放日上,港校的咨询台最为火爆。来自海淀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学费涨不涨无所谓,只要孩子能考上我们就能供!

  面对港校的激烈竞争,内地知名高校也纷纷采取高额奖学金、国际班、实验班等措施吸引考生报考。

  例如清华大学新增的医学实验班、环境工程国际班和法学国际班等均采取小班教学,师生比高于1:1,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学习经历。比如,环境工程国际班学生将获20万元的出国交流奖学金,外文实验班的学生将获25万元的全额奖学金前往牛津、剑桥等名校学习一年。

  4.7万考生测口语

  上周末,4.7万余名考生参加了本市高考外语口试。虽然全市考生比去年有所减少,但参加外语口试的考生不降反升,比去年多了1000余人。据记者了解,由于外语口试在填报志愿之前,很多考生为了不限报,不浪费志愿而选择参加外语口试。

  据了解,高考外语口试主要包括短文阅读、口头作文两个环节。上周六下午,在北京语言大学,走出考场的学生一脸轻松。当天下午的口头作文有“在你眼里谁是英雄”这一话题,面对考官,众多学生将父母、姚明、超人等视为英雄。考生表示,话题贴近生活,不死板生硬,感觉有话可说。(记者/任敏 实习生/孙宏阳)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