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陈冠中:香港文创产业“有根也要有翅膀”

2013年07月16日 1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专访陈冠中:香港文创产业“有根也要有翅膀”
    第24届香港书展7月17日至2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图为被授予今年香港书展“年度作家”称号的陈冠中。中新社发 贾思玉 摄

  中新社香港7月16日电 题:香港文创产业“有根也要有翅膀”——专访香港书展年度作家陈冠中

  中新社记者 贾思玉

  “矛盾可以成为创作的动力。以前我们只有翅膀,现在要有根。既有根又有翅膀,偏偏要这样,有什么不行?”游走于两岸及香港的陈冠中是今年香港书展的“年度作家”。他就香港文创产业议题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三句两句拆解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矛盾。

  “以前大家说我是传媒人、文化人,现在变成作家,”对后一称谓,陈冠中忙点头认同,“终于知道自己最想做什么。”61岁的陈冠中顶着花白的中分长发、脚踩一双全黑波鞋——隐然可见的“港味”时尚。

  粤港需要新故事

  陈冠中曾创办潮流杂志、监制策划电影,亲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黄金年代,见证香港电影、粤语流行曲和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华人地区。“受香港电影冲击,台湾商业电影体系到今天都没能恢复。”

  “现在周边环境不一样了,香港产品‘出口’的优势不在。”陈冠中以一口不咸不淡的普通话指出,内地电视剧也好看了,地方节目抢回收视率,很多香港影视界人士“北上”,“如果做得好,人家不会把他当香港导演来看,而是一个华语导演,比如陈可辛。以前拍剧先考虑港台看什么、先选港台演员,再配一两个内地演员,现在反过来了。”

  陈冠中曾撰文指出,香港创意产业的前景,成也内地,败也内地,他一直寄望粤港两地的文创业结合互补。“我相信粤语区文化会再起来,全世界差不多有1亿人讲粤语,相当于两个韩国。以香港的文创底蕴,如果和广东有突破性合作,化学作用会很大。”

  他又力推“Cankong”(指粤港)的概念:“现在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想象地图上只有北京、上海,香港占一点,广州几乎不存在,Cankong需要新的故事。”

  台湾“小清新”香港“潮”

  尽管仍有不少人对香港的印象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通俗文化和娱乐经济,但陈冠中认为,香港的文化形象正在转变,三、五年后可能就会出现“香港新感觉”。

  以城市观察者身份见长的陈冠中以台湾举例说,“这些年明显形成一种台湾风或台湾味,一般叫‘小清新’,迷倒了内地很多年轻人,香港年轻人也喜欢,从高雅艺术到大众电影到街头食品到环岛旅行,文化人说话都这个腔。”

  对比台湾,陈冠中认为香港在回归后的文化形象尚未建立,而回归前的形象太鲜明。“但我觉得快了,香港的创意能量储存了很多年,差不多可以爆发了。”他预言,香港最有可能重新包装出“潮”文化。目前还欠缺硬件配备,待西九文化区建成,他相信会带出一个全新的国际都会——不仅有时尚摩登的硬件、潮流化的消费品,还有年轻人喜欢的参与性活动。

  活出时代的矛盾

  但国际化会不会让香港丢掉本土特色?陈冠中以他欣赏的罗兰?巴特的一句话答道,“活出这个时代的矛盾”。他说,香港人既要有根又要有翅膀,“以前我们只有翅膀,整天想去纽约做艺术,作品希望外国人喜欢,现在要有根。这是一个挑战——如何活出矛盾。”

  作为已定居北京十多年的“北上”港人,陈冠中相信仍有不少人才立足香港。他希望文创产业能把饼做大,否则年轻人连香港特有的“can do”精神都难以发挥。

  一连七天的香港书展将于17日开幕,主办方预计入场读者将破百万人次。在陈冠中看来,书展正帮香港建立新形象,“以前哪有人把书和香港联系在一起?”(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