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七亿”到“七十亿”的成长:香港电影北上十年

2014年01月27日 2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1月27日电 (记者 卢哲)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迈入200亿历史新高,国产电影开始“战胜”进口大片,电影市场红红火火。而其中,要属香港电影人参与的合拍片风光最劲。香港电影北上已有10年,被称为“找到了一座宝藏”。

  从“七亿”到“七十亿”的华丽转身

  “那是香港电影的最低潮,每年只有70部电影,比最高峰时少了200多部。年均票房只有七、八亿港币,很多电影人都没有工开,只能转行。”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主席、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洪祖星回忆起十年前,忍不住感叹。彼时香港电影渐渐失落东南亚华语市场,版权费从千万骤降至几十万,进入内地市场关卡重重,“可望不可及”。

  “还好及时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那是给香港电影一座宝藏。”2003年至今,CEPA几次增加补充协议。在此框架内,香港与内地合拍片享有国产片待遇,拍摄条件放宽,票房分成加倍;香港商人可以在内地投资影院,而港产片、合拍片的粤语版本,还能进入内地市场放映。

  “这是香港电影的机遇,自此合拍片比例骤升,香港电影人就业机会大增。”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马逢国说。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人的名片上,几乎都会有两个手机号码:一个香港号,一个内地号。“你要是打给他们,大部分会说,我现在在内地。”洪祖星笑言。

  十年后的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收获217亿票房,其中127.67亿属于国产电影,而合拍片占了其中的六成。在2013年国产票房的前30名中,港人指导的影片占14部,除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狂收12.46亿、成为票房最大赢家外,《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国合伙人》等9部电影都顺利晋级“亿元票房大户”。

  “合拍”与“本土”共同发展

  “香港电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700万人养不起一部电影,所以很多时候要依赖内地市场。”近年出品过不少合拍片的香港导演杜琪峰说,应该把这种“依赖”看作“优势”:“内地市场有空间,你中意拍合拍片也行,喜欢拍港味片也有人爱看。香港电影不‘亏’,因为我们有得选择。”

  凭借CEPA的优惠条件,港片方言(粤语)版本能在内地发行,分账比率提升,此举被认为是合拍片大潮中,“保护港味电影”的特殊用心。曾是周星驰“御用导演”的李力持表示,粤语原版能使观众正确接收他“无厘头”电影中的深层励志信息。而洪祖星则从制片的角度指,此举“开发了一个更大的市场,预计仅广东广西两省就多了3千万票房。能让更多人放心投资、发展本土电影。”

  马逢国则表示,内地有一定数量的观众喜欢原汁原味的港产片,“希望市场成熟之后,在大学、艺术影院等地专门播放。这也是‘叫好叫座’的保证。”

  不过,马逢国也指出,随着内地电影市场成熟、大批内地优秀电影人出现,香港电影人的优势不如早前明显,将来或面对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香港电影人要积极面对的。”(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