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上10年——合拍片探索香港电影新路径

2014年04月14日 17: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合拍片再次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大赢家——以内地出品、香港导演和亚洲多地演员合作为标签,斩获12奖项的《一代宗师》,展示了10年来香港电影北上的成功一面。

  “香港提供人员和技术、内地提供资金,这种合作方式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需要。”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总监王庆锵说。

  自2004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正式实行后,两地合拍片的趋势便逐渐明晰,更多合作开始展开。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2年间,内地与香港合拍影片达322部,占内地与境外合拍影片总数的68.5%;2013年,获准立项的合拍片共55部,其中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占到62%。

  而在此前,香港电影已进入辉煌时代之后的阵痛与调整期。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创下每年250部电影的奇迹,但奇迹过后就突然显得有些衰落。”王庆锵说,当年的成功是天时与地利共同促成,很难复制。

  许多香港电影人承认,如想获得新生,香港电影就需要考虑内地市场和在整个华语地区的影响力,同时获得来自内地的投资和演员。

  内地电影制作者同样重视与香港的合作。“现在好一点的电影一般都有两岸三地的演员和主创,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凤凰传奇影业有限公司总裁蒋浩说,之前的操作模式是做完内地再做香港市场,现在则从摄制时就开始找香港合作伙伴,力争做到票房最大化。

  票房的确证实了合拍片的可取。数据显示,2013年票房收入前10名的国产片中,《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西游降魔篇》和《风暴》均为香港与内地合拍。

  更多的业界人士也认为,合拍片对内地和香港电影人都有好处:内地资金和演员的到来,让香港电影形式更为丰富;运作成熟的香港电影产业,也给内地电影带来观念和技术上的进步。

  不过,合拍片在内容和风格上也遇到了众口难调——各种元素的混合掺杂,令香港电影原有特征变得暧昧不清,吸引力也有所下降。

  香港导演陈果曾表示,尽管合拍片已成为香港电影特色,但香港和内地观众却都不太认可,因为大家觉得它失去了香港原汁原味的东西。

  “在创作方面,电影的风格和戏路都变宽了,从很集中的特色到现在的平均分配。”香港导演关智耀表示,虽然改变失掉了很重的香港味,有一点可惜,但还是要跟着时代潮流往前走,努力在两者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彭浩翔就是能较好找到平衡点的导演之一,香港和内地观众都很喜欢。”关智耀等电影人一致认为,对人类普遍情感如爱情的细致描摹,让彭浩翔的作品跨越了地理意义上的局限。(记者牛琪 张天国 姜婷婷)

【编辑:杜静】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