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关锦鹏:香港电影风格肯定和这块土地相关

2014年04月14日 17:1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定性香港电影的风格,肯定是和这块土地有关。”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电影这种文化,可以在别的通俗文化中找到许多痕迹。

  作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双料”最佳导演,在关锦鹏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10年。

  “那时徐克的电影午夜场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看午夜场,第二天就没办法跟朋友讨论。”恰逢“新浪潮”年代,电影成为关锦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那个年代的投资人真是百花齐放,他们想拍一些赚钱的电影,但是不会锁定大潮流,让你只能这样拍。”关锦鹏从许鞍华数到王家卫,“大家都在自己能控制的条件下,拍一下市场以外的东西。”

  1979年入行的关锦鹏自我评价为“在主流市场以外”,这个风格婉约细腻的男性导演,从1985年上映的处女作《女人心》起,到《胭脂扣》和《人在纽约》,每部影片都在推进着自己的艺术探索。

  不过,关锦鹏从不觉得香港电影在今天到了低谷。谈及“北上”或“留守”的选择时,他坦言从未太考虑过这些。

  “我1991年后的作品,只有1996年的《愈快乐愈堕落》在香港拍摄,其他都在台湾和内地,比如《阮玲玉》和《红玫瑰白玫瑰》。”关锦鹏说,那时去内地进行合拍的人还是少数,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他看来,如今内地的电影市场已发生很大改变,不光有主旋律或历史电影,《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影片的出现,说明内地的电影也愈发类型化。

  “不过,中国的类型电影要发展好,还需要学习韩国人在创作上的纯粹,以及细节铺排和技术要求。”他说。

  作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监制,关锦鹏给这部电影打出七八十分的成绩,但对由此被冠名为“青春题材著名监制”,和之前的“女性题材著名导演”一样,他并不接受。

  “我觉得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原创剧本也好,改编剧本也罢,我需要有想象空间,加上资料收集,找到想拍的人物后,再决定它是《蓝宇》还是《胭脂扣》。”他说。

  对香港电影,他情谊更深:“它属于香港人,我用作品呈现他们的关心和生活的气味,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是普世的。”“透过电影,我也更认识了香港这块土地。”关锦鹏说。(记者 牛琪 姜婷婷 杜博强)

【编辑:杜静】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