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我是昆曲传教人” 白先勇香港谈昆曲手舞足蹈

2014年07月18日 09: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昆曲,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美’和‘情’,它用最美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最深层的感情。我是昆曲的传教人,一直要说到你相信、你喜欢为止。有着超过500年历史的昆曲,一定能够堂皇地登上世界的舞台。”

  17日的香港书展上,77岁的白先勇谈起昆曲,依然手舞足蹈,像个好奇的孩子。

  从2002年开始,他就为推广昆曲艺术不遗余力,他与苏州昆剧院联合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从2004年上演至今已演出数百场,享誉海内外。

  回忆起与昆曲的初次邂逅,白先勇说,10岁那年,他在上海观看过梅兰芳和俞振飞表演的昆曲《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当时并不懂昆曲的他,只是深深被昆曲的“美”打动了。而真正“动心起念”去传承昆曲艺术,却是在39年之后。

  1987年,白先勇阔别多年后回到大陆,正赶上上海昆曲团上演《长生殿》。其后他又到南京,看了江苏昆剧团张继青演的“惊梦”“寻梦”。

  “我激动地跳起来鼓掌,其他观众都走了,我还愣愣地站在那里。震撼,不只为当天的演出,更是感慨文化的回归。”他说。

  从2002年开始,作家白先勇在写作之外,开始多了两项新任务:筹款、创建团队。

  他亲自上门去请最专业的昆曲老师手把手教授青年演员;他放下“名作家”身段,“支光所有人情支票”去筹款,10年来共筹到3000万元人民币;他将绝美精彩的演出免费带到各大高校,带到年轻人中。

  为什么要制作“青春版”《牡丹亭》?这是白先勇十多年来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他告诉记者,很多昆曲演员老了,昆曲本身也越来越老了,渐渐脱离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观。我想做一次尝试,借这个机会培养一批青年昆曲演员,也以这些青春焕发的演员吸引年轻的观众,激起他们的向往与热情。

  “我希望把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制作一部又古典又现代,符合21世纪审美观的戏曲。最终的目的,是想让500多岁的昆曲重新焕发光彩,赋予它新的青春。”

  从台湾到香港,从苏州到北京,从武汉到兰州,再从英国到美国……白先勇说,还要去欧洲、澳大利亚,去世界的各个闪亮舞台,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昆曲的美。

  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登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舞台。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演出后上台致谢时,白先勇说:“我们今天能站在这里,实在付出很多努力。”

  献花和掌声的背后,是一丝不苟的坚持。2003年刚开始筹建团队时,经费不足,整个团队只能窝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旅馆里排练。

  “南方的冬季十分湿冷,没有暖气,那种冷飕飕的感觉现在我都还记得。当时每天的午饭就是一个包子,一吃就是一个月。”

  “演出时舞台上每套服装都特别美,那是我们专门请到的经验丰富的苏绣师傅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衣服上的每朵梅花层次都不一样……”白先勇说,“昆曲是美的极致,我不允许它不完美。”

  200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演出之后的几个月内,该校东亚研究所就和音乐系一起开设了昆曲课程。对此,白先勇的心情很复杂:为什么出去演出一次,他们就知道昆曲是美的,立刻主动开课去研究?而在昆曲自己的国度,我却要一遍一遍去演讲去介绍,反复告诉你它是美的呢?

  对于青年人,白先勇有着自己的期待:“希望昆曲能够作为启蒙,让年轻人回过头来欣赏、亲近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真的很美。”(记者张晶)

【编辑:丁文蕾】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