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后“以港为师”时代 佛山如何有作为?

2014年08月18日 13:1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当整个中国还在进行市场经济转型的思考时,佛山人已通过香港这个平台,从海外进口一批‘洋枪洋炮’,即各种家电零配件,‘三来一补’一组装,扛着就开始广货北上’了。”——这是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对佛山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段小结。

  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孕育出岭南文化的珠江三角洲,佛山处于珠三角腹地,香港则处于珠江出海口的东侧。因地理之便,血缘交融,又有文化认同和港澳人脉,佛山顺势而为,选择了“以港为师”的发展模式。港资在佛山的投资,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更是成为带动佛山制造发展的动力。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海峡两岸暨港澳投资的工厂,难以承受冲击,有不少选择退出历史舞台,比如原来港资玩具工厂、鞋业工厂等。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年初向媒体提出,粤港澳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的存在基础正在消失。

  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港澳投资在佛山仍占据重要位置。近日,佛山市政协举行港澳委员与内地委员交流座谈会,佛山代市长鲁毅介绍,“到目前为止,佛山市共吸引港澳投资项目7228个,占外资项目总数的八成。”他表示,佛山能迅速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轨道,离不开港澳委员穿针引线,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佛山是“以港为师”走过来的,这一段经历,铸造了今天佛山经济的优良成绩。在后“以港为师”时代,佛山如何明确新的合作方向?

  陈文汉认为,应该看到香港在营商环境、法律服务领域里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国际性商业网络,需从粤港澳区域内,从现代服务业的内部分工以及香港服务业与珠三角现代制造业的衔接中,重新发掘香港的价值。

  经济越下行,资本对营商环境越看重。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城市营商环境也需要改变。今年,佛山市政府力推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立志六年后成为全国最宜商的城市之一。在这一方面,香港经验丰富,堪为标杆,佛山可以加强对香港经验的学习与认识,并借鉴香港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国际化营商环境。

  其次,在新的历史时期,佛山将从以前重视设备的物化投资,更转向对国际人才团队的投资引进。佛山曾经以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模式,已不能再续,这一“世界工厂”必须直面的发展命题,解题之径则在于创新。一方面,佛山需要国际科技合作的更高平台;另一方面,香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须寻找新的空间。这是新时代下,这对邻居合作的契合之处。

  这种创新合作碰撞出来的激情,不亚当年。数月以来,首选香港创新科技主席李德豪频繁往返香港、南海两地,他正筹备一场香港互联网的技术团队与南海需求企业之间的“对接会”,通过这一平台,将使香港的创新技术在南海找到更大的市场。到佛山来创业的激情,要从老一辈港资企业家传承到新一代的香港青年身上,在此,佛山市政协主席杨晓光还发出邀请:“希望港澳委员多带下一代到佛山来,支持发展。”

  香港拥有与世界高度接轨的人才、信息网络等配套要素。这也是佛山可以从中挖掘价值的方面。本月初,广东省委给佛山定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新课题,这更让在佛山投资的香港企业家感到振奋。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化窗口,佛山可以对接全球化的前沿发展信息,为决策科学化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编辑:丁文蕾】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