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自贸区受关注 侨乡如何打好“港澳牌”?

2015年03月10日 14:0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即将挂牌的广东自贸区,在全国两会期间也成为了众多代表的关注焦点。面临广东自贸区设立的重大机遇,珠三角城市群也纷纷谋定而后动,意欲从中“分一杯羹”。

  广东自贸区面向全球开放,探索粤港澳如何深度合作是其一大重点。作为中国侨乡,江门毗邻港澳,在港澳拥有大量侨胞,其广阔的发展腹地也是珠三角地区如今紧缺的优势。在坐拥地利、人和的基础上,江门该如何抢占自贸区“东风”,主动融入广东自贸区的建设?

  建言

  建议国家出台区域辐射政策

  日前,正在北京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江门金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潘皓炫透露,他今年关注的重点话题是广东自贸区将如何辐射周边地区。“我提交的建议是,希望国家能出台自贸区向周边区域辐射的相关政策,使得自贸区所依托的腹地能够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

  潘皓炫说,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在即,其中珠海横琴新区则是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江门是一次发展机遇。“自贸区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依托它的腹地,并与之结合起来,调动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而江门具备区位、资源等优势,尤其是大广海湾经济区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同时,江门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珠西’战略的主要战场。所以这次大会我提交建议,希望国家能出台自贸区向周边区域辐射的相关政策,使得自贸区所依托的腹地能够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

  作为企业家代表,潘皓炫对广东自贸区这个话题的关切绝非偶然。去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划定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及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四至范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116.2平方公里,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占了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广东自贸区的获批,除了让南沙、前海、横琴三个片区前景看好之外,还迅速在珠三角各大城市形成了自贸区话题的热潮,各地也纷纷研究如何主动融入自贸区的建设,意欲从中分一杯羹。如紧邻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佛山,在两会期间便率先提出,当前佛山正在认真研究广东、上海、天津等自贸区体制机制,希望能够有机会率先成为这些好的体制机制的推广城市。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两会期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广东自贸区已经获批准,未来大有可为,应该把整个珠三角都集合在一起,组成城市群,进而带动港澳一起发展。

  广东自贸区主打“港澳牌”,其战略定位之一就是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作为中国侨都,江门与港澳联系密切,有与港澳合作的“地利”与“人和”,如今又恰逢广东自贸区获批的“天时”,如何乘势而上,搭上自贸区的“快车”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迫切命题。

  关键

  抢占“东风”须打好“港澳牌”

  面临自贸区获批的重大机遇,江门该如何抢占先机?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认为,广东自贸区的获批,对于江门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其中的关键便是要打好“港澳牌”。

  “广东自贸区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利用香港的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地位,推动粤港澳三地的强强联合。”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勇看来,广东自贸区的设立,相当于将港澳的自由贸易的空间扩大至广东自贸区,将它们原有的一些经济、商业模式、规则延伸到自贸区。

  在这个意义上,江门打好港澳牌,便具备了充分的现实基础。在区位上,江门是连通珠三角与港澳的桥梁。以大广海湾为例,其位于珠三角与粤西及泛珠三角的连接点,港口、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齐全。向东,大广海湾可接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承接港澳辐射;向西南,大广海湾可经西部沿海大通道连接粤西,是港珠澳和珠三角向粤西拓展的桥头堡。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广海湾连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和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为凸显。同时,优越的区位优势也为大广海湾提供了广阔的产业发展腹地,有利于发展对接珠三角和港澳、以粤西和泛珠三角为腹地的生产性服务业。

  如何利用好这种区位优势?潘皓炫认为,自贸区本身面积比较小,若要充分发挥自贸区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则必须要把它在资金、政策方面的优势辐射出来,发挥它的示范作用。“出台辐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自贸区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依托区的带动。这一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此前的发展经验,都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无独有偶,蔡勇也认为,自贸区本身面积有限,但能积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第一,自贸区本身具备示范效应,可复制的发展经验会给予周边地区启示意义;第二,无论是江门的企业要走出去,还是外面的企业想进驻江门,都可以通过自贸区这个平台来操作;第三,企业的成本将大大降低,举个例子,在以往,江门的一些企业如果要出口产品,可能要绕到深圳去;但自贸区设立后,这些企业可以就近从横琴直接出口。”

  但各地纷纷研究如何主动融入自贸区的建设,如何充分利用广东自贸区的辐射作用的命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原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超奇认为,江门从长远来说应该积极争取纳入自贸区,但如今的当务之急在于如何迅速与广东自贸区“无缝对接”。“有些东西不需要等,有些可以先做。我们不能干等人家来推广。我们应该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借鉴、积极探索自贸区以外的改革该怎么做,该怎么逐步向他们看齐、以他们为新的标杆。改革新的方向、新的路径是我们该积极主动去做的。”

  事实上,在如何与自贸区实现深度对接上,已有城市先走一步。如佛山便提出,未来将主动融入自贸区建设,并争取率先成为推广自贸区政策的先锋城市,未来甚至有可能会在广州南沙设立一个专门对接自贸区的佛山园区。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江门要与自贸区实现“无缝对接”,在制度、产业规划、组织机构、交通、人才等方面都要尽快做好准备。“首先是交通要做好准备,江门现在也正在开展‘交通大会战’,我认为这是对头的。”潘皓炫说,“此外,在产业分工和产业扶持方面,江门也要抓好重点,特别是银洲湖是一个很重要的承接器。重大项目也应当优先考虑放在与自贸区联系紧密的地区。”

  对接

  产业合作方向有侧重未来或与澳门合作更多

  今年1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广东自贸区考察时表示,广东是改革先行者和排头兵,要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同港澳深度融合,优先发展金融、科研等高端服务业。这也给广东自贸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对于江门而言,未来在产业结合上,江门或将更多地与澳门在高端服务业、旅游业等领域展开合作。

  “江门作为广东自贸区的毗邻地区,今后对接主要是与横琴片区的联系更紧密。”蔡勇分析说,在粤港澳三地合作方面,尽管江门既可以跟香港合作,也可以跟澳门合作,各有侧重,但相对而言,江门与澳门的合作空间更大一些。“务实地说,想跟香港合作的,在江门前面还排着几位‘老大哥’,例如广州、深圳、顺德,而且这几个地方也与香港有着更好的合作基础,所以在这方面江门不一定能抢到太多的合作机会;但澳门就不一样了,江门拥有更大的地理优势、人缘优势,跟澳门的合作会更容易、更接地气,可能性更大。所以,我建议江门应侧重加强与横琴自贸区的联系,加强江澳合作。”

  不少业内人士都持有类似上述观点。事实上,由于澳门的产业比较单一,近年来一直都希望自身产业发展能够适当地多元化,但缺乏足够的区域空间,而江门恰恰在大广海湾拥有一片广阔的发展腹地。江门市市长邓伟根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便提出,希望能充分借助澳门资金丰厚、国际往来频繁等特点,推动两地的优势互补,把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为粤澳合作新平台,为深化江门与澳门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粤港澳具体的产业合作方向上,服务业与金融业被寄予厚望。而对于江门来说,目前指望港澳转移产业来江门也许并不现实,更大可能是通过自贸区这个“桥梁”,积极引进港澳地区的先进资金及技术。

  “现在港澳的产业已经日渐空心化。但香港有资金,有国际网络信息渠道优势;江门可以提供土地、劳动力,香港还可以提供技术,这样双方就可以通过广东自贸区这个平台,在产业升级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李超奇如此勾勒江门与港澳合作的愿景。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江门可以通过港澳引进一些先进的产业,“不一定局限于制造业,可以是物流、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其实想象空间是很大的。”

  而在金融创新制度是广东自贸区需要积极探索的体制机制创新方向,江门作为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将推动江门粤澳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列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江门有无希望通过实验区建设工作促进与港澳的金融合作?

  “我认为这一点对江门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潘皓炫说,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比较普遍,但港澳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就会有一些宽松政策及对接业务,融资都做得比较灵活。“自贸区设立后,入驻的金融机构就可以发挥它原先的这些优势,与江门的广大中小企业的这种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从而直接推动粤澳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验区的发展。”(撰文:董有逸)

【编辑:王诗尧】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