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分析称贫穷与法律滞后导致印度假酒案频发(2)

2012年02月14日 10:2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贫穷引发的造假怪圈

  明知假酒致命,为何买卖屡禁不止?除却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和社会习俗的引导。

  在印度,饮酒被视为非常恶劣的行为,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对酒精饮料课以重税,同时严格控制酒类饮料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很多饭馆并不供应酒精类饮料,因为没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不能贩卖酒类。即使在可以经营酒类的饭馆,如果客人选择喝一杯酒精类饮料,还需要额外支付20%的税。加上正规酒的生产和销售由政府垄断,只有获得政府许可的生产商才能造酒。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地方高官的亲朋好友,因此酒精饮料价格高昂,不平衡的供需关系使非法酿廉价酒的歪风猖獗,且屡禁不止。

  以印度产的洋酒为例,合法的印度产洋酒由糖蜜(印度制糖业一种副产品)酿造而成,但由于政府征收重税,这种酒的价格高到只有两成印度民众可负担得起。例如,一支700毫升的威士忌或朗姆酒售价可高达400卢比。相比之下,那些由地下作坊主要采用蔗糖、掺入甲醇等非法酿造的假酒,价格往往不到正规酒的十分之一,通常一个塑料袋或一个玻璃瓶装的假酒25至30卢比就可以买得到。如此低廉的价格很受底层人民的欢迎。在西孟加拉邦发生的假酒案的中毒者就大多是建筑工人、人力车夫、小商贩,他们当时就是以10卢比一杯的价格购得假酒。

  假酒的销售往往是隐秘的,主要靠民众之间的口耳相传。印度假酒的销售对象大多是收入不高的贫苦人群。想喝酒,又喝不起正规酒店出售的酒,他们并不介意去假酒商贩那里买一杯廉价酒精饮料过瘾,这样假酒贩子们的生意自然就好起来。加之许多地方警察等执法部门会收取假酒贩子的贿赂,对违法销售假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法律滞后非唯一原因

  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正在制定关于酒精饮品的质量标准。该局官员表示,如果新标准能顺利通过审批,从7月1日起将在印度全国正式颁布实施。

  然而,因酒精中毒而死亡的事件,并非食品安全不过关的唯一案例。在印度全境,食物中毒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印度医疗研究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印度约有51%的抽查食品受到农药污染,其中20%的食品有害残留物含量严重超标。频现报端的食品安全事件将矛头指向食品安全立法的缺位。2006年,印度政府首次颁布《食品安全与标准法》,解决该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印度先后颁布有14部涉及食品安全的法规。这些法规包括农业部的《牛奶与奶制品管理条例》、《肉制品条例》、健康与家庭福利部的《防止食品掺假法》、商业部的《出口质量控制与检查法》等。但多数规定都是非强制性的,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难以落到实处。就拿酒精饮品来说,面对假酒横行,印度却没有一个可以有的放矢的酒精安全标准,这一大漏洞给无数假酒制造商获取暴利提供了捷径。

  此外,民众的意识需要引导。虽然法律制度的缺失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民众缺乏法律意识,也让政府的引导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面对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无法指望底层民众可以放弃廉价消费,去承担无法承受的高额消费。这才是印度政府真正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酒精饮料不能放开经营,政府依旧垄断生产和销售,恐怕这次的假酒中毒事件将不会是最后一起。(本报记者 杜涵)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