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普京称在叙问题上不会“随声附和” 或寻找盟友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8日 08: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我认为,我们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就叙利亚问题的立场已经说明,我们根本不打算跟着任何人随声附和。我希望,我们今后仍将继续如此!”这是俄罗斯总理普京2月24日再次作出的明确表态。

  普京:“要物色并找到盟友”

  24日在萨罗夫会见国家安全与国防工业综合体领域专家时,普京被问及“俄在伊朗问题上独立性不够,俄在许多问题上都对美国人随声附和”这一尖锐问题时,当即作出一番坚决而果断的答复。

  普京接着说:“俄罗斯十分珍视与叙利亚和伊朗人民的关系,包括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莫斯科实际上与所有伙伴都在合作,包括欧美,也包括中国、土耳其和埃及等国……俄罗斯将奉行独立而不具侵略性的对外政策,并与我们的伙伴在国际舞台上开展合作。”

  普京说:“我们有本国的自身利益,但我们的工作应该更加灵活,要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需要时刻弄清楚哪些国家同意我们的立场,并在每个阶段、每个问题上都要物色并找到盟友。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变成孤单的一个人,因为这并不是确保我们国家利益的好方法。”

  俄方反感“叙利亚之友”会议

  24日,俄罗斯拒绝派代表出席美欧和阿拉伯国家在突尼斯举行的“叙利亚之友”会议。

  俄副外长加季洛夫说:“拒绝邀请叙利亚政府代表赴突尼斯参加会议说明‘叙利亚之友’会议的工作并不客观。在没有叙利亚合法政权代表参与的情况下,‘叙利亚之友’会议根本无法推动解决这个国家的危机。我们认为,在没有主要当事者预先参加的情况下,商讨或是拟定有关如此重要问题的文件,是不正确的。”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认为,“叙利亚之友”会将叙局势带入“新一轮政治对抗”——这次会议向叙利亚极端反对派发出了信号,即他们可以获得外部支持而推翻巴沙尔政权。

  多轮元首外交 总统电话斡旋

  不派代表出席“叙利亚之友”会议,并不等于俄罗斯主动放弃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调停者”身份。

  梅德韦杰夫总统22日就叙利亚问题相继打电话给沙特、伊朗和伊拉克3国领导人,阐述俄方的相关原则立场,并向3国领导人强调,必须利用双边或多边会谈的形式推动在叙利亚尽快实现和平与稳定。

  梅德韦杰夫强调,俄罗斯在联合国对叙利亚提案投反对票,就是要阻止这一地区内外的个别国家利用其提出的决议草案来实现对叙利亚问题的外部干涉。

  他说,必须促进叙利亚各方的全面对话。任何教唆冲突方不对话的行为都会为爆发内战创造条件。

  23日,梅德韦杰夫打电话给阿联酋总统哈利法,探讨、商定继续就调解叙利亚危机而加强磋商与合作。两位总统在通话中强调,任何外界干涉以及试图从外部决定一个国家政权是否合法的行为都与国际法准则相悖,都将引起地区和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24日,梅德韦杰夫在会见到访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时说:“目前伊朗、叙利亚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局势紧张,而中东地区局势发展对中亚地区直接产生影响。俄方希望能与邻国一起努力,确保中亚地区即便在中东局势恶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

  “不存在让阿萨德离职的理由”

  与“元首外交”同时,俄罗斯杜马代表团又对叙利亚展开“议会外交”。

  2月19日开始,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率团访问大马士革,分别会见了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外长莫阿莱姆、人民议会议长艾布拉什及叙反对派代表。24日,返回莫斯科的普什科夫表示,叙利亚议会已正式邀请俄议会代表团近日访问大马士革。

  他说:“叙利亚不存在让阿萨德离职的理由。这完全是捏造出来的问题。每一位去过叙利亚的人都明白为什么阿萨德不离职,因为他没有离职的理由”。

  普什科夫称:“我与阿萨德举行了会晤。这次会见没有给我留下此人明天就将离职的印象,而且这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因为他受到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

  他同时表示:“如果武装反对派一直能够收到有人继续支持他们的信号,那么他们就会不断激化局势。如此一来,叙利亚就不会逃脱爆发内战的局面”。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