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阿富汗惨案元凶现形 分析称奥巴马面临艰难抉择

2012年03月20日 09:4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坎大哈惨案元凶现形

  3月11日,一名驻阿美军士兵在坎大哈省制造了枪杀16名平民的惨案。消息传出,举世为之震惊。《纽约时报》13日发表题为“坎大哈惨案”的评论文章,指出枪杀平民事件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惨案”。

  一连几日,美国军方对肇事元凶的身份讳莫如深。直到16日晚间,五角大楼官员才对外澄清,枪杀阿富汗平民的士兵是现年38岁的陆军上士罗伯特·贝尔斯。

  据报道,遭枪杀的16名被害者中包括9名儿童。贝尔斯在大开杀戒之前还撕拽被害妇女的衣裙进行猥亵,行凶后又试图将尸体焚尸灭迹。

  贝尔斯目前已被押解回美国堪萨斯州的军事基地看管。美国军方官员表示,贝尔斯将面临刑事犯罪的指控,而且可能被处以死刑。

  去年12月,贝尔斯被派往阿富汗执行任务。但贝尔斯的代理律师约翰·布朗恩说,贝尔斯并不愿接受前往阿富汗的任务,因为他在此前驻扎伊拉克期间受过伤,患有创伤后压力症而且大脑受损。

  审判还未开始,一些舆论就在争议贝尔斯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他是否能因此被从轻发落。不过熟悉贝尔斯的人表示,贝尔斯的确有创伤后压力症状,但他是个很冷静的人,不是精神病患者。

  美阿关系遭遇信任危机

  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该事件使美阿关系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此前发生的虐尸和焚烧《古兰经》事件,已经点燃了阿富汗民众心中对美军的怒火,枪杀平民事件更让美军在阿富汗的形象一落千丈。

  “阿富汗民众现在不知道谁是我们的朋友。”阿富汗参议院主席法扎尔·穆斯利姆亚尔说,“他们将‘发疯的’士兵派到我们的国家,杀害我们的人民,我们无法分清这种暴行与当年前苏联军队在阿富汗杀害平民以及恐怖分子残杀妇女和儿童有什么区别。”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对美方提出严厉指责,称频频发生的伤害平民事件使他到了“忍耐的极限”。卡尔扎伊同时要求北约部队从村庄撤出,老实呆在基地之中。

  卡尔扎伊说,阿富汗民众难以相信惨案系一人制造,“一名幸存者的家人在四个房间分别遭到枪杀,包括妇女和儿童,他们随后都被运到一间房内,被浇上汽油焚尸。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

  阿方在对事件进行调查时,未能得到美方的有效合作,卡尔扎伊对此深为不满。卡尔扎伊说:“所有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将向美方提出来,而且会大声且明确地提出来。”

  阿富汗战争再成焦点

  奥巴马上台后在规划从伊拉克撤军的同时,对“阿巴战略”高度重视,之前还通过增兵策略以稳定阿富汗局势。总体而言,奥巴马政府的阿富汗政策得到国内的较大支持。

  但枪击平民事件使形势发生逆转,阿富汗战争在美国社会成为一大争议话题。近期民调显示,阿富汗战争在美国内的支持率急剧下降,40%的受访民众认为枪击平民事件动摇了他们对战争的决心,61%的人表示仍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应尽快撤出。

  该事件在国会也引起强烈反弹。22名跨党派的参议员近期致信白宫,要求尽快结束阿富汗战争。共和党原本是阿富汗战争的有力支持者,但现在声音也发生了变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桑托罗姆和前众议长金里奇均表示,美国应该“重新评估”对阿富汗的战争投入。

  “我们要么决定对阿富汗给予全面承诺,在那里长期待下去,但奥巴马总统没有这么做;要么决定从阿富汗撤出,而且越早越好。”桑托罗姆说。

  奥巴马的艰难选择

  该事件使奥巴马在阿富汗政策上面临尴尬境地。一方面,尽管他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卡尔扎伊道歉,并派出国防部长帕内塔到阿富汗“灭火”,但阿富汗政府对美国的怨气和阿富汗民众对美军的怒火一时难消。

  另一方面,美国与塔利班的秘密谈判难以为继。塔利班已放出话来,将对美国展开报复行动。

  《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美国通过与塔利班谈判以推动在2014年大幅撤军的计划,由于枪杀平民事件正面临“危险的挫败”。

  但前不久在与来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会见记者时,奥巴马称美国的撤军计划不变,美国和北约将在2014年向阿富汗移交安全职责。

  奥巴马说,发生在阿富汗的“悲剧性事件”提醒大家,任务仍然十分艰难,但美国和北约部队在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方面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分析认为,奥巴马在阿富汗问题上除了“忍耐”别无他法,因为美国在阿富汗的使命尚未完成。仓促撤军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这是奥巴马政府和卡尔扎伊政府均不愿看到的。(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