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欧债危机挫伤欧洲经济 新紧缩时代流行勤俭风

2012年03月21日 09:1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德国发布一份调查报告说,每个德国人年均扔掉81.6公斤的食品,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部长艾格纳呼吁人们改变浪费食品的不良习惯。几乎与此同时,瑞士全民公决否决了将法定带薪假期从每年4周增加到6周的提案。德、瑞均是经济实力强劲、人民生活富庶的国家,而且在当下金融危机背景下境况较好,却再次倡导勤俭之风,令人深思。

  艾格纳的呼吁源于该部委托斯图加特大学开展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在德国私人家庭每年扔掉的全部670万吨食品中,约有65%是可以食用的正常食品。据估算,德国每年丢弃浪费的食品造成的损失达216亿欧元(约合1800亿元人民币),人均损失235欧元(约合1955元人民币)。其中原因有大包装食品更便宜的促销方式,也有德国食品标准过于严格,而实际上保质期过后只要存放得当、近47%的食品仍可食用却被弃用等不良消费习惯。艾格纳说,这样的“垃圾山我们承受不起”。

  瑞士公决中,正反两方意见激烈冲突。赞成增加假期者,以工会为代表,理由是工作压力够大,员工病假已多,因此每年造成的损失达83亿欧元。资方针锋相对,认为增加假期将使工资成本增约2%,进而损害瑞士经济竞争力,不利于克服金融危机。结果,近70%的人投票否决。分析认为,这一结果再次反映了瑞士人崇尚勤奋的优良传统。瑞士《日内瓦时代报》称,在欧债危机之下,瑞士人明白“消费不起这样的高福利”。

  以前听说德国的家庭主妇有个秘密,即不说自己去过阿尔迪(一家廉价连锁超市)。但到德国后,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妇女拎着阿尔迪的购物袋走过街头。3年前,曾有一本教人省钱的书《穷人生活在柏林》出版,至今在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社会类栏目依然位置居前。

  其实德国人勤俭是出了名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均百废待举,但恢复很快,固然有像马歇尔计划等外部“输血”因素,但勤俭功不可没。两德统一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德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一再攀升。施罗德政府为此提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削减政府预算、降低失业保险金、放缓改善工人福利。这些措施提高了德国的劳动生产率,也迫使普通民众转变消费方式。笔者常逛德国的跳蚤市场,发现很多家长给儿童买一两个欧元一件的衣服、玩具,问他们为何不买新的,答复常常是,既省钱又能满足孩子需求,何必花冤枉钱?金融危机让德国人更加勤俭,并且对自己的“抠门”表现坦然。

  欧债危机爆发后,德国力主欧洲国家靠节俭度过危机。今年3月,25个欧盟成员国签署财政契约,决定严肃财政纪律。为示“以身作则”,德国政府决定,今后两年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和社会福利,有望在40年来首次实现预算平衡。

  中国古语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德国谚语也说“不勤无以获”、“勤俭能发家”。勤俭在很多国家都是被称颂的美德,不仅构成优秀价值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对物质世界具有积极影响。《美国政治学学报》发表的研究报告证实,重视节俭的价值理念有助于经济增长。最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掀起了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新探讨,一些国家的透支消费、超前消费模式饱受批评。在新“紧缩时代”,勤俭之风回归渐成趋势。(管克江)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