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选民信任不足等造成西方“选举冷漠”现象

2012年04月09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9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题为《透视西方国家“选举冷漠”现象》的文章,文章从选民和政治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选民对选举过程、政治机构以及政治家的信任不足,选举竞争的市场化等是造成西方国家“选举冷漠”的原因。

  这篇署名为宋雄伟的文章指出,在西方国家,选举是民主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选举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在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二战后,西方民主国家的选民投票率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出现了严重的“选举冷漠”现象。

  文章指出,西方国家选举冷漠的现象首先表现在选民选举投票率持续下降。总体上来看,经合组织国家整体的选民投票率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其次,政党组织成员数量的迅速下降。选民参与选举是常规政治参与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与之同等重要地位的是公民参与政党组织活动的频率和次数。然而,数据表明,经合组织国家成员中各政党组织的成员数量呈大幅下降趋势。再次,政府合法性及对政治家们的信任程度下降。

  文章从选民和政治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选民选举冷漠现象背后的原因。文章首先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选民间信任程度的变化。在信任度、互助程度、宽容度高的社会系统中,更有利于民主制度有效和成功地运行。在一个选民感觉到孤立和无助的社会环境中,会导致选民间互相不信任、不合作,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对于政治过程和政治机构的不信任,其中包括对于选举过程和效果的怀疑,从而造成选民选举冷漠的现象。

  文章同时引用诺雷斯“批判性公民”的概念来分析选民选举冷漠的现象。基本观点认为,随着政治文化、选民受教育程度水平、社会环境的变化,选民已经从传统意义上服从、顺从政治权威,转变为对于政治权威的怀疑和批判,更加理性、独立、批判地看待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

  再次,大多数西方民主国家把选民投票合法年龄降低到18岁,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选民选举冷漠现象的出现。

  文章还从政治系统角度分析导致西方“选举冷漠”的原因。首先,在西方国家中,选举竞争的市场化直接导致了选举冷漠现象,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像是商业竞争,通过大规模的广告营销、品牌打造、产品销售来吸引目标客户(选民),包装政党候选人的形象、信誉与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把选民引到形象上面,而非具体的政策领域。长期以来,选举竞争使得政党之间的差别逐渐缩小、宣传模式日益相近,从而导致选民对于政党竞争失去兴趣,退出投票选举。

  其次,政府传统职责和功能的弱化,也是造成西方国家选民选举冷漠的因素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兴起了对于大政府的批判思潮。政府低效、官僚机构膨胀、公务员责任心不够、资源浪费等现象层出不穷,私有化、外包化、竞争机制、代理机构化、市场化宣告政府的传统权力和管制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把政府原先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转到私有机构、志愿性团体和第三方机构的倾向,使得部分选民认为“政府政治”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导致部分选民不再积极参与选举。

  再次,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权力的弱化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角度变化,也导致了部分选民出现选举冷漠现象。在当代公共治理的理念下,政府已不再是国家事务唯一的权力享有者。特别是在信息、人力、资本等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已经不是单一政府可以主导或解决的,特别是当政府在面对和回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时,其措施和政策往往会出现与选民的意愿相违背的现象,促使不少选民出现选举冷漠的现象。

【编辑:孟湘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