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拟立法扩大对非出口 附加条件阻碍美非贸易

2012年04月27日 09:4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4月24日,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约翰尼·卡森在泛非通讯社网站发表文章说,因为缺电阻碍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非洲国家正努力发展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电力,这为加强美非合作,扩大美国对非出口、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卡森2月份曾率美国能源代表团访问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加纳等非洲国家,选择此时发表该文显然大有玄机。

  对非出口要增长两倍

  创立跨部门美非贸易协调机构,美国进出口银行将贸易融资的25%用于支持对非贸易

  自上月20日美国国会议员提出“扩大对非出口、增加美国就业”的跨党派议案以来,美国内关于通过立法扩大对非出口的呼声日盛。4月17日,众议院就此议案举行听证会。议案发起人之一、共和党众议员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在会上表示,因为之前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只是美国单方面向非洲让利,政府侧重帮助非洲增加对美国出口,而美国企业和国内就业没有从中获益,新法案将弥补这一不足,解决美非经贸关系中的失衡状态。

  12年前,由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是美国第一个,也是现存唯一的对非重要贸易政策平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有40个国家符合法案要求,它们可向美国免税出口6000多种商品。应该说,法案促进了美非贸易的快速发展。2011年美对非出口额为21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但美从非进口在2010年已达650亿美元,美非贸易仍存在很大逆差。

  当前非洲大陆正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有数据预计,未来10年非洲大陆经济总量和消费者购买力将翻一番,经济学家将非洲称为“下一个新兴市场”。美国对非贸易“落后于其他国家”的状况让一些议员很是着急上火。史密斯称,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促进对非贸易上与美国展开了强烈竞争,德国和法国官方出口信贷都比美国多,而中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都在积极寻求开拓非洲市场。

  此次提出的新议案指出,未来10年美国对非出口将增长两倍,以促进美国就业。议案要求创立一个跨部门的美非贸易协调机构,推动美对非贸易;美国进出口银行将其贸易融资的25%用于支持对非贸易;鼓励非洲裔美国人经营的中小企业增加对非洲出口。

  附加条件阻碍美非贸易

  美国历来是把非洲当作“病人”而不是“合作伙伴”

  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议案对此有点愤愤不平,指责中国在对非贸易中违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市场开放的原则,导致非洲国家政府无视人权、劳工权益、良政和环境等。

  美国商会非洲商务项目执行总裁斯科特·艾斯纳在听证会上称,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试图重塑非洲经济版图。他说,美国低估了中国在非洲的能量,这伤害了美国经济利益及政治影响力。他认为,中国在非洲援助大量的政府项目,使得中国在与非洲领导人打交道及获取有价值的矿产资源方面占了上风。

  南非金山大学政治学教授德克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国会议员督促奥巴马政府扩大对非出口已经不是一次了,但美国历来是把非洲当作“病人”而不是“合作伙伴”。非洲发展需要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投资和贸易,然而美国对非态度及附加的各项条件阻碍了美非贸易。美国议员敦促政府扩大对非出口的出发点不是促进非洲发展,而是为美国国内创造就业。如果美国想真正促进对非贸易,就需要加大对非洲自身能力建设领域的支持,促进对非技术转让。

  美国的一些学者对中非务实合作及美中在非洲合作前景也抱以更客观中肯的看法。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非洲发展项目”专家威特尼·施奈德曼对本报记者说,非洲大陆正在实现转型及相对强劲的经济增长,美国此时重视对非出口,时机恰当。美国国会的这一立法动议,表明美国正比以往更加认真地把非洲视为一个商业伙伴。但施奈德曼表示,美国要想让自己在非洲市场更具竞争力,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资源。他还认为,美中两国在非洲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潜力,两国在探讨如何帮助非洲发展方面需要更多对话。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非洲问题专家弗朗西斯·内斯比特日前撰文指出,尽管美国和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双方有共同利益,都在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他认为,中国和美国在非洲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特别是对非洲人利益的尊重。(记者 吴成良 苑基荣)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