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美国衰落成美大选热议话题 解决财政危机成关键(2)

2012年05月14日 10:2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伊肯伯里则认为“后美国时代”的国际秩序将保持稳定,基于国际法和国际机构而建立起来的“自由国际秩序”在没有美国强权支持的情况下亦可自立,新兴大国将支持此秩序。他认为,美国可以通过维持联盟网络和伙伴关系以及多边政策保持强大。美国肯塔基大学助理教授罗伯特?法利说,霸权从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实现任何美国想要的结果,霸权实际上意味着犯下可怕的错误却无需遭受可怕的后果,现在随着美国与其他大国差距的减小,美国犯错误的余地变窄了。

  中国美国问题专家资中筠认为,当前美国面临一个新的拐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三个新的因素,一是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二是所谓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三是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贫富差距扩大到难以忍受的地步,这些问题都在腐蚀美国的民主制度。她指出,美国制度的活力历来在于其有效的纠错机制,但现在资本大亨的贪婪、军工复合体的既得利益和不顾大局的党派斗争,很可能会绑架美国真正的利益。

  资中筠指出,美国自二战结束到现在最大的战略目标就是维持其唯一的世界领袖的地位,警惕任何潜在的挑战。她认为,“美国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必然是超强的力量,远远超过任何老二”。

  中国社科院去年年底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认为,受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限制,美国已无力独自承担全球事务的领导责任,其他力量中心尚无力替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提供全球公共品,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无领导者的时代”。黄皮书强调,跟其他大国相比,美国的经济优势相对缩小,但整体实力依然领先,美国依然是全球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三)

  几乎所有人在谈论“美国衰落”的时候,一个如影随形的话题便是“中国崛起”。“中国是美国潜在的最大挑战”,持此观点的美国人不在少数。

  卡根认为,如果美国衰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的就是中国,而中国以及俄罗斯的国家特性使之最终将损害或颠覆“自由经济秩序”。卡根称中国崛起为美国面临的所有挑战中“最明显的”,但这些挑战并不比美国在冷战中遇到的挑战更大。他说,尽管中国比苏联更富、更有经济影响力,但它的地缘政治地位更加困难;中国国力至今仍在复苏之中,一些邻国都是与美国有紧密联系的强大国家,台湾仍与美国保持着战略关系,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继续驻有美军。卡根还质疑“中国模式”虽然眼下在做出关于经济的战略性决策上非常有效,但从长远来看未必能够灵活适应变化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战略环境。

  布热津斯基则认为,美中未来能够避免正面冲突,避免历史上大国衰落大国崛起迎头相撞的情形,部分原因是美中经济相互依赖,彼此清楚伤害对方终将伤及自身。他称中国具有战略耐心,谨慎接受了现行国际体系,认识到其成功不是依靠该体系的突然崩溃,而是有赖于体系朝向权力再分配的逐渐演化,此外中国也未准备好在世界上发挥美国那样的作用。

  布热津斯基警告说,更独断的中国民族主义可能损害中国的国际利益,招致一个强大的反华地区联盟。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国可能寻求美国的支持来抗衡中国,考虑到这些国家内部同样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亚洲局势可能会进入紧张阶段。

  资中筠认为,到目前为止中美两国没有不可调和的根本利益和冲突,也没有领土争端,未来中美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两国如何解决各自内部的问题。如果美国不能摆脱困境,它就会把困难转嫁到国际上来,中国就会成为替罪羊,造成两国关系的紧张。她认为最坏的情形是中国被美国拖入军备竞赛的泥沼,两国关系走向恶性循环,指向危险莫测的终点;最好的情情形是中美都各自找到克服内部困难的有效办法,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比较平稳和良性的循环。

  在中国学者王缉思与美国学者李侃如最近共同推出的报告《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中,王缉思指出:“中国的一般观点是,从长远眼光来看,美国基本上是一个正在走向衰落的国家。美国的金融动荡、巨额赤字、高失业率、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国内政治的极化,被视为美国衰落的许多标志中的几个。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高层领导头脑足够清醒,他们注意到了美国实力的弹性,尚未得出眼下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受到严重挑战的结论。”王缉思与李侃如认为,尽管中美在很多问题上具有丰富的交流经验,但中美关系确实存在着大量深层的战略互疑,且呈增长之势;中国关切美国对华的战略立场,美国关心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以及会对美国推进其长期原则和利益的能力造成怎样的影响。 (记者 王恬 张旸)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