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朗核问题对话会举行 专家普遍认为难有变化

2012年06月19日 08:5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为期两天的伊核问题六国及欧盟与伊朗对话会6月18日在莫斯科拉开帷幕。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以及伊核问题六国代表与会。俄罗斯和欧盟希望此次对话会能有所突破,但专家普遍认为难有变化。

  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六国今年以来已举行两轮伊核问题谈判,其核心议题是伊朗铀浓缩问题。第一轮谈判4月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结束,双方均表示会谈积极且具建设性,同意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合作基础,为随后一轮会谈准备一份草案;第二轮伊核问题谈判5月23日和2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双方表示彼此存在“共同点”,并同意6月18日至19日在莫斯科再度聚谈。 

  虽然已是夏天时节,但是莫斯科的早晨还是充满凉意,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清冷,不过各国记者们的热情很高,不到9点钟,会谈现场媒体入口处已经被前来采访的记者挤得水泄不通。

  18日会议第一天有一些积极的声音传出。据报道,伊朗总统内贾德当天表示,如果西方保证为德黑兰提供相似的浓缩核燃料,伊朗将停止铀浓缩。阿什顿的发言人曼恩则表示,如果伊朗采取回应措施,欧盟准备取消制裁。

  据俄罗斯媒体18日报道,会谈中各方将提议伊朗把纳坦兹铀浓缩厂生产的浓缩铀浓度降低3/4,否则美国不仅将拒绝继续进行新谈判,而且将加大对德黑兰的制裁力度。所谓伊朗核问题妥协计划的细节,包括数个关键条款:首先,伊朗将纳坦兹铀浓缩厂生产的浓缩铀浓度从20%降低至3.5%或者5%。第二,彻底冻结福尔多地下铀浓缩厂的铀浓缩活动,甚至关闭该工厂;作为交换,将允许伊朗用已经拥有的145公斤高浓度铀自行生产燃料棒供给德黑兰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型反应堆,但必须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监督之下。只要伊朗履行计划中的一项规定,各方就开始取消对它的制裁。据透露,与会各方在开会前还没有就此达成共识。

  对于这次会谈,俄罗斯作为东道主积极组织,协调各方立场。俄媒体指出,莫斯科对话应该成为协调伊朗漫长进程中的例行阶段,但是这取决于西方国家不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措施。莫斯科反复强调,解决伊朗核问题在相互尊重以及阶段性与互利性原则基础上,政治外交解决方式是可能的。这一立场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2011年7月提出来的,并且至今仍在会谈中沿用。

  俄新社18日说,俄罗斯和欧盟希望伊朗核问题会谈能有所突破。拉夫罗夫和阿什顿期待这是一次建设性的对话。拉夫罗夫上周对伊朗进行短暂访问后表示,各方一致认为六方会谈必须继续。他还说,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严肃的构想与建议,可以在渐进与互惠的原则上得到实现。俄方坚决反对对伊朗实行限制,指出制裁措施不仅是白费工夫,而且对和平调解进程造成危害。俄方期待各方对巴格达会谈中通过的文件进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贾利利在莫斯科重申,国际社会应该尊重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

  相对于俄罗斯的热心,美国并没有为莫斯科会谈营造良好的氛围,反而显现向伊朗施压的强硬姿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2日在霍普金斯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六方准备制定并向德黑兰提供未来合作的清晰的“路线图”,其主要条件就是伊朗必须完全放弃核计划,并且为国际社会提供对其核设施进行核查的机会。西方一直认为,只有强化针对伊朗的制裁才是使其继续进行会谈的唯一动力。

  同时,与俄政府预期相反,俄罗斯专家们对于莫斯科会谈能否取得成果普遍不抱什么期待。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任称,不会有突破性的决议产生,仅仅将讨论铀浓缩20%的问题、制裁取消与否的问题,以及决定下次会议在哪里举行等。俄罗斯战略评估与预测研究所专家杰米登科也认为,莫斯科会谈将与此前在世界各国举行的数十次会谈类似而告终,不会有其它结果,并且各方会坚持己见。俄罗斯将声明,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朗也会这样声明。西方则怀疑伊朗制造核武器,但又拿不出绝对有力的证据。“一切恐怕又是老样子”。(记者 施晓慧 张晓东)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