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日情报协定因遭强烈反对叫停 分析称余波难平

2012年07月06日 12: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对外战略企划官金泰孝7月5日向总统李明博提交辞呈,为主导秘密批准韩日《情报保护协定》引起非议承担责任。此前,韩国国务总理和外长都已表示道歉。

  这份协定原定6月29日与日本签署,但韩国政府迫于国内强烈反对,“甘冒外交失礼”于签署当天紧急叫停。如今时过一周,围绕秘密批准协定的内幕和问责,韩国政坛仍然是波涛汹涌,余波难平。

  为何签署

  据韩国媒体日前披露,韩国政府在6月26日的国务会议上秘密批准了协定,以共享朝鲜核计划等领域的情报。协定签署后将成为韩日两国二战后第一份国防合作协定。

  据透露,起初日方在协定签署上比较积极,韩国政府则出于民间反日情绪消极应对。但随着最近所谓“朝鲜军事威胁增强”等说法的出现,韩国政府认为必须更快、更准地掌握朝鲜情报,因此加快了协定签署步伐。

  韩国政府声称,日本依靠间谍卫星和侦察飞机,在对朝情报收集和侦察方面具有优势。签署相关协定“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韩国共享朝鲜情报的渠道”。

  韩联社认为,李明博政府急于促成这份韩日协定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心迟则生变。报道说,如果日本下个月发表《防卫白皮书》再次宣称独岛(日本称竹岛)是日本领土,该协定的签署很可能被推迟,因此韩国政府抓紧落实了签署程序。

  也有韩国媒体指出,韩日情报协定仓促出台的背后有美国的影子。《朝鲜日报》报道说,美国强烈要求韩日加强军事合作。另有媒体报道说,在6月中旬举行的韩美外长和防长会谈中,美方向韩方表达了希望韩日早日签署《情报保护协定》的意愿。

  为何反对

  分析人士认为,引发韩日情报协定风波的表面原因是政府操作程序不当,但韩国各界之所以强烈反对,其深层原因有三个:一是不应与日本签署,因为日本在慰安妇等历史问题和独岛(日本称竹岛)主权等现实问题上不时滋事,签署军事协定即意味着向日本提供“免罪符”;二是实效值得怀疑,不少人怀疑日本能提供多少有用的情报,认为韩国有可能失多得少;三是担心协定会刺激朝鲜、中国和俄罗斯,不利于周边环境稳定。

  此外“暗箱操作”也引起了极大反感。根据韩国政府的解释,一方面,该协定只需韩日两国政府批准,无需国会审议,因此忽略了国会程序;另一方面,两国政府已于4月底草签,计划6月底前正式签署,“由于时间紧迫,为避免争议”,于是选择直接提交国务会议秘密批准。

  韩国总统李明博7月2日说,签署《情报保护协定》不是未经充分的意见收集就可以在国务会议上处理的事情。他要求向国会和国民公开协定内容消除误会。

  前景如何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现政府不会轻易放弃与日本签署情报协定,但由于韩国国内反对声浪高涨,今年又是总统选举之年,执政党担心政府强硬动作于选情不利,加上日本也不甘心在历史和争议岛屿问题上低头,双方今年年底前恐怕难以完成正式签署。

  协定暂缓签署之后,韩国政府开始忙于善后,并应对来自反对党的攻击。

  韩国国务总理金滉植已发表声明向国民道歉,并称政府将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这一事宜。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则前往国会会见朝野人士,就秘密批准情报协定表示道歉。

  外交通商部发言人3日表示,只有国民理解,才能签署该协定。总统府发言人5日说,关于协定本身,政府将向国会进行充分说明请求谅解,并尽最大努力获得国民的支持。此外,韩国政府原拟与日本协商签署《相互军需支援协定》,但受情报协定之累已决定中断协商。

  目前,韩国政府还面临着诸多善后问题。韩国政府内部围绕秘密批准程序的责任出现内讧,青瓦台和外交通商部相互指责。此外,有媒体质疑国务会议秘密批准协定当日正在出访的李明博是否当真不知道真相,认为他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向国民作出交代。

  韩国主要反对党对此事抓住不放。民主统合党连日来一再要求李明博进行道歉,解除国务总理金滉植以及部分内阁部长的职务并宣布放弃协定,否则该党将在国会发起针对金滉植的不信任投票。

  由此看来,在李明博任期还剩8个多月的时候,这场由韩日情报协定引发的政治风暴还远未到平静的时候。(记者 姬新龙)

【编辑:孟湘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