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总统亲自督战 埃及“雄鹰行动”牵动各方神经

2012年08月12日 08:4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埃及外长阿姆鲁11日对沙特《欧卡兹报》透露说,清剿和歼灭恐怖分子的“雄鹰行动”仍在继续进行,埃及不容许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将采取各种行动,彻底铲除盘踞在西奈半岛的各类恐怖分子。

  据埃及媒体报道,埃及军方11日又向北西奈增派了大批军车、装甲车和坦克等装备,继续对恐怖分子展开密集的军事行动。埃及军方称,截至当天,已经有至少40名恐怖分子在“雄鹰行动”中被打死。为鼓舞士气,提振军威,埃及总统穆尔西还在10日下午亲赴“雄鹰行动”临时前线指挥部所在的北西奈省省会阿里什,强调政府绝不手软,将出重拳打击恐怖分子,直到将其全部剪除。

  埃及此次不遗余力地向西奈半岛的恐怖分子开刀,主要是为了恢复国家安全秩序和社会稳定,缓解民众对埃及“革命”之后安全形势每况愈下的不满。埃及自政治剧变以来,固有的社会稳定格局遭到破坏,原本相对平衡的政治生态环境被打破,各类刑事案件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导致人心惶惶,民怨沸腾。西奈半岛的安全状况更加糟糕。由于地广人稀、警力不足等原因,西奈半岛已经成为恐怖分子苦心经营的一处恐怖“堡垒”。在过去的一年,西奈半岛连通约旦和以色列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遭到大约20次袭击和毁坏,大量游客被绑架。

  当地媒体报道说,西奈半岛已成为埃及安全形势恶化的重灾区,是埃及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软肋”,只有“下猛药”,才能遏制西奈半岛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和恐怖活动的持续猖獗。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塔里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番西奈战事的成败,关乎埃及新当选总统的声望,也检验新政府的能力,所以,政府正在倾全力打击西奈半岛的恐怖分子。

  不过,塔里克认为,埃及政府的努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西奈半岛主要居住着贫穷的贝都因人,他们长期以来对中央政府有着明显的离心倾向,在恐怖分子的教唆和拉拢下,他们的思想和立场更多地倾向恐怖分子。换言之,西奈半岛的恐怖分子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生存环境,当政府展开打击行动时,这些恐怖分子换上老百姓的服装,藏匿在老百姓家中,成了普通民众。这为“雄鹰行动”的顺利展开增添了障碍。

  《纽约时报》8月11日在题为《穆尔西总统的第一个危机》的社论中认为,缺乏经验的埃及总统必须直面各种利益冲突,控制西奈半岛局势。

  美国媒体对埃及媒体所报道的有数十名武装分子被击毙、另有多人被俘的消息表示怀疑,认为这很可能是为了给外界一个“成功打击”印象所做出的“粉饰”。  

  《纽约时报》社论认为,迄今为止,埃及在西奈半岛局势发展过程中尚未与以色列发生冲突令人瞩目。穆斯林兄弟会长期以来敌视以色列,或许现在开始“赞赏相互安全投资的价值”。在面临诸多难题之时,穆尔西可能被迫与以色列合作,共同打击极端主义,改进边境安全。

  中东媒体认为,声势浩大的“雄鹰行动”牵动着各方神经,还会对地区形势产生影响。埃及事实上已经降低了与哈马斯的关系,因为埃及怀疑哈马斯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袭击埃士兵的活动。埃及此举可能会影响其在调解巴内部分歧上的独特作用。与此同时,埃及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在共同打击恐怖分子方面,埃及与美以有着共同的利益,这会促使各方加强协作。另一方面,以色列对埃及的防范心理由来已久,不可能允许埃及趁机在西奈半岛扩充军力和长期增加军事部署。美国在这一点上也会站在以色列的立场上。美国和以色列都不可能逾越《戴维营协议》等对西奈半岛驻军的严格限制和规定,放手埃及军队在这一地区坐大。因此,有分析认为,埃及和以色列可能的联合反恐,只是暂时的和技术层面的,难以形成长期机制,更难以跃升到战略的高度。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埃以关系和埃美关系的发展。(本报开罗、华盛顿8月11日电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 宪)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