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日本右翼欲借慰灵登陆钓鱼岛 兴风作浪需警惕(2)

2012年08月13日 17:2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借“慰灵”之名实施登岛阴谋

  此次申请登岛的借口是祭奠“钓鱼岛遇难事件”中的遇难者。根据冲绳县教委1974年编撰的《冲绳县史》,这一事件的全称是“尖阁诸岛战时遭难事件”,也称“台湾疏散石垣町民遭难事件”。

  1944年,美军登陆塞班岛之后,日本开始将冲绳县居民向日本本土和台湾地区疏散。6月30日,日本“友福丸”号和“一心丸”号两艘小型船载着约200人从石垣港出发,前往台湾的基隆港,7月3日,在行驶至钓鱼岛附近海域时,被美军“B—24”轰炸机发现。美军向两艘船只实施轰炸,并用机枪进行扫射。“一心丸”号船被击沉,“友福丸”号引擎坏损。很多人试图搭乘舢板逃生,但大多溺亡。部分人随“友福丸”号漂泊至钓鱼岛,因岛上缺乏食物,不少人最后饿死。

  关于死亡人数和当时登船人数,《冲绳县史》统计的结果是,180名乘船者中,死亡75人。不过日本也有研究认为,当时船上有240人,有半数人死亡。

  不管是哪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遇难者多是因美军的轰炸而死,发生地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而非钓鱼岛,在岛上死亡的只是少数。然而,日本媒体在报道“钓鱼岛遇难事件”时,大多描述为“二战末期,从石垣岛撤往台湾的船只遭受美军攻击,漂泊至尖阁诸岛,约100多人死亡”,造成这些人都是死在钓鱼岛上的印象。

  据日本《琉球新报》1983年12月27日的报道,1969年,时任石垣市市长曾带领遇难者遗属登上美军占领下的钓鱼岛,设立了“台湾疏散石垣町民遭难慰灵之碑”。1978年,遇难者遗属成立“遗族会”,并于2002年在石垣市新川设立了“慰灵碑”,每年进行祭拜。

  2011年6月10日,冲绳县石垣市市长中山义隆向日本政府申请登陆钓鱼岛,举行仪式悼念“钓鱼岛遇难事件”,但被政府以“对地区稳定影响不明”为由拒绝。

  其实,申请登岛的议员联盟也好,石垣市市长也罢,都非“钓鱼岛遇难事件”中遇难者的遗属,真正由遗属参加的“慰灵祭”活动也已于7月在冲绳县石垣市举办完毕。该议员联盟不去找美国“算账”,反而针对中国,其目的只是借告慰死者之名,来行改变钓鱼岛现状之实。

  警惕右翼势力兴风作浪

  近年来,日本许多政治家和议员都曾扬言要“登陆钓鱼岛”,但迄今为止,真正登上钓鱼岛的国会议员只有西村真悟一人。西村真悟是日本著名的右翼分子,1997年5月6日,时任众议员的西村同其追随者一起登上了钓鱼岛。他曾叫嚣“这次登陆钓鱼岛标志着大日本帝国的崛起和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位右翼分子既是“保卫日本领土行动议员联盟”的成员,同时也是民间右翼团体“加油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的创始成员。

  “加油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2月,会长由前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担任。这个年轻的团体在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一举成名,几个月内组织了大小十多次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游行。今年6月,这一右翼团体又组织包括民主党议员高邑勉、森冈洋一郎等6名国会议员在内的共120余人,乘坐14艘船在钓鱼岛周边海域举行垂钓比赛,并对钓鱼岛进行了隔海视察。

  2011年11月15日,“保卫日本领土行动议员联盟”在日本国会举行了所谓的“尖阁(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味”试吃会,所试吃的海鲜由“加油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成员与石垣岛渔民共同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捕捞而来。在试吃会上,联盟会长山谷惠理子呼吁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修建港口。

  除了“保卫日本领土行动议员联盟”这一以自民党为主的右翼议员团体外,还有一个以民主党议员为主体的“保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行动议员联盟”。该议员联盟成立于2010年10月1日,成立初期有27位议员出席,会长由“保卫日本领土行动议员联盟”的副会长原口一博和岩屋毅共同担任。此外,新藤义孝也同时兼具两个联盟的成员身份。由此可见,日本右翼团体大有相互勾结之势。

  2010年10月,“保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行动议员联盟”的4名国会议员乘坐直升机从空中视察了钓鱼岛。另外,该议员联盟还一直呼吁实现钓鱼岛“国有化”,部署自卫队领海警备队。

  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党和民众的思想越来越封闭化,这为右翼势力的抬头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加之日本政局持续混乱,执政党民主党面临分裂,其他在野党也缺乏足够的支持率和凝聚力。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右翼势力很可能借机兴风作浪,这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记者 张诚)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