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向英挥“金融大棒” 分析称此举系杀一儆百

2012年08月23日 09: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原题:美国向盟友挥起“金融大棒”

  英美两国长期标榜有“特殊关系”。但最近,美国却毫不客气地向盟友挥起金融大棒,接二连三收拾英国大银行,让人既目不暇接,又颇费思量。

  继巴克莱银行被指控操纵利率,汇丰银行被指控帮贩毒集团洗钱,近日,英国渣打银行又成为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猎物。

  美国纽约州金融局日前发布一份长达27页的文件,指控渣打银行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涉嫌通过消除电汇代码等技术手段,帮助伊朗机构躲避美方制裁监管,违法进行秘密交易约6万笔,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银行收入丰厚。

  纽约金融局毫不客气地将渣打银行称作“流氓机构”,称其违反了美国反洗钱法与对伊制裁法,威胁要吊销渣打银行的营业执照。此文一出,渣打股价应声下跌超18%。

  起初,渣打作出强硬反应,否认指控,甚至表示要反诉。伦敦金融城人士也指责纽约金融局独断专行,在调查尚未结束时擅自行动、攻击英国云云。

  但事情随后出现了戏剧性变化:渣打首席执行官飞到纽约,迅速接受了3.4亿美元巨额罚款解决方案,保住了在纽约州的营业执照。据称,渣打原先只打算支付500万美元罚款,与3.4亿美元相差甚大。不过相比丑闻持续、股价下跌及其“洁白无瑕”的名誉受损,这点“血”似乎非出不可。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美国这场“可能对伦敦金融地位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攻击,被认为应该站出来说话的唐宁街十号和英国财政部,尚未表态回应。

  短时间内,美国金融监管方连续拿英国大银行开刀,刀刀见血,招招逼人,令英国无还手之力,足见其凶狠、快捷。事件背后,美国究竟是如何考虑的?为何英国就此甘愿受屈?

  美国至少有三方面考虑:

  政治上,在大选年,美国没有心气与能力对伊朗采取空袭等军事打击行动,再打一场海湾战争,因而格外在意其制裁方针的实施。

  外交上,通过敲打那些不听招呼的欧洲大银行,警告它们,在对伊制裁问题上不要心存侥幸,这对其它欧洲盟国也有敲山震虎、杀一儆百的效果。

  金融上,华尔街与伦敦金融城这两个世界金融中心,长期明争暗斗。这次通过打击英国大银行,贬低英国金融中心,对于与渣打等欧洲大银行争夺在新兴市场地区的金融存在与影响,形势更有利于华尔街。

  此外,通过冠冕堂皇的指控,还能轻松获得数亿收益进账,美国何乐不为。

  对英方来说,英国金融界虽高声抗议美国拿制裁法案说事,将英国银行“请君入瓮”,但却回避英国银行为追求利润罔顾行业道德、让人抓住短处的一面。这也是尽管被美国“狮子大开口”狠敲了一笔,英国还是愿以最快速度破财消灾,试图尽快结束丑闻风波的原因。一些英国大银行高管公开表示,这(洗钱)是欧美银行“大家都在做的生意”,是圈内心照不宣、利润丰厚的秘密业务。

  当然,丑闻并未结束。美国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对渣打银行的调查还在继续,压力下的渣打银行董事会在酝酿加速改组。

  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盟友不止英国一个。最近,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又盯上了德意志银行,理由是怀疑它违反制裁伊朗的措施。

  显然,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都不是事情的终结,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美国盯上的目标。(李文云 作者为本报驻英国首席记者)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