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德宪法法院放行欧洲救援基金 有利解决欧债危机

2012年09月13日 13: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9月12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FCC)对“财政契约”和“欧洲稳定机制(ESM)”是否违反德国宪法一案作出裁决,在附加了一些条件的前提对其予以放行。

  虽然FCC的裁决并没有出乎意料,但对于市场来说仍是一个利好消息。当天上午,欧洲股市Stoxx 50指数上涨了1.1%,创今年3月以来最高点。欧元对美元也创下了5月以来的新高,达1欧元兑换1.2885美元。

  此间舆论认为,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胜利,有利于救助欧洲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默克尔说:“这是德国向欧洲和世界发出的强有力的信号。作为对大的经济体和可以信赖的伙伴,德国将真心诚意地履行对欧洲的责任。”

  裁决结果关乎欧洲一体化进程

  “财政契约”全称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是由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今年3月的欧盟春季峰会上正式签署的,旨在加强各成员国财政纪律,为将来建立财政联盟奠定基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爆发,主要原因之一是欧元区只拥有统一货币,结成了货币联盟,而没有控制预算的财政联盟。如果FCC裁决“财政契约”违宪,欧洲迈向财政联盟的步伐势必受阻,欧洲一体化进程自然将遭受沉重打击。

  更关乎欧债危机走向

  ESM是欧元区成员国依照国际公法成立的政府间组织,总部设在卢森堡,放贷能力为5000亿欧元,有欧洲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称,主要任务是为陷入资金困难的欧元区国家提供金融救助。在ESM总共800亿欧元的认缴本金中,德国出资近220亿欧元。此外,德国还需要提供约1683亿欧元的担保。

  不难看出,德国在ESM的出资份额中占25%以上。如果FCC裁定ESM违宪,ESM将难以运行,欧债危机将会进一步恶化。

  过半德国人不愿一再掏钱救人

  根据欧盟有关法律规定,“财政契约”和ESM在签证国议会批准后方可实施。6月29日,德国联邦议会以超过2/3的多数票分别批准了“财政契约”和ESM。但出人意料的是,德国前司法部长赫塔·德奥布勒-格梅林以及一些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向FCC提出申诉,称“财政契约”和ESM违反了德国宪法。他们在起诉书中要求FCC发布“禁令”,阻止“财政契约”和ESM生效。

  FCC随即表示,它将与7月举行听证会,以裁定6月29日联邦议会通过的决议是否有效。与此同时,FCC还要求总统暂缓签字。德国总统高克随即表示接受FCC的请求,并一直等待其裁决结果。

  在FCC12日宣布裁决结果前,大约有3.7万名反对者向FCC提出了诉讼请求,创下了历史纪录。综合反对者的理由,大致可归纳为三条。一是违反了德国宪法中的民主原则,因为默克尔政府在签署“财政契约”和ESM时搞“暗箱操作”,透明度不够;二是ESM是永久性救助机构,无限增加了德国人的财政负担,从而损害了德国议会制定预算的自主权;三是ESM的设立违反了欧盟条约的“不救助”条款。

  德国各界就这些该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9月7日,德国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4%的德国人希望FCC在12日的裁决中叫停ESM,而支持放行的受访者只有25%。

  严格限制德国政府的救助行动

  同在9月7日,德国媒体公布了另一项对20位法律专家的调查结果。这些专家一致认为,FCC将放行“财政契约”和ESM。同时,他们也认为FCC将附加苛刻条件,以限制德国政府在未来救助行动上的灵活性。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认为,欧元区强化预算纪律和财政安全的努力使得各界有理由确信FCC将判定“财政契约”和ESM合法。

  FCC是德国独立的司法机构,其裁决结果受外界影响比较小。从最终结果看,FCC并没有受民众意见的左右。针对“民主原则”问题,FCC否决了ESM协议中“决策保密”的条款,要求ESM在作决策是要向联邦议会通报信息并与之协商;针对“德国议会预算自主权”问题,FCC裁决有求德国对ESM的出资份额不能超过先前商定的1900亿欧元。如果追加额度,必须征得德国议会的同意;针对ESM违反欧盟条约“不救助”条款问题,FCC一如既往地认为,只要与德国议会充分协商,欧洲深入一体化进程不违反德国宪法。

  FCC院长福斯库勒说:“在当前危机深重的情况下,没有人能肯定地说什么样的措施对德国和欧洲的未来有利。但有一条很清楚:只有民主和法制的欧洲才有未来。”(记者 张兴慧)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