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大选最后一辩将谈“中国崛起” 专家劝听良言

2012年10月22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美大选最后一场辩论将中国列为单独议题  来源:CCTV新闻

  中新社佛罗里达博卡拉顿10月21日电 (记者 吴庆才)在过去一年中,奥巴马和罗姆尼在需要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将“炮火”射向中国,这种打“中国牌”的政治游戏将在22日晚达到最高潮,因为在当晚举行的最后一场总统大选辩论中,“中国崛起”被列为五大辩题之一。

  根据当晚辩论主持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资深主播鲍勃·希弗公布的五大议题,“中国的崛起和明日的世界”赫然在列,其余四个主题分别是:美国的全球角色;美国最漫长的战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红线——以色列和伊朗;中东变迁与恐怖主义新面孔。

  主办这次辩论的东道主——佛罗里达博卡拉顿林恩大学知名国际关系学教授玛切特?赖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成为美国总统辩论的一个特定话题,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十分引人注目。

  赖特认为,今年两位候选人都频繁打出“中国牌”,由于经济和就业是今年大选中最重要的问题,所以选民想知道候选人究竟如何看待未来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会如何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就业。“主持人希弗显然认为每位候选人都必须告诉美国公众(和世界),他的对华政策究竟是什么?”

  尽管两人在22日晚将会端出什么样的对华政策尚不得而知,但纵观奥巴马和罗姆尼一年以来反复宣扬的论调,他们的“中国观”不外乎一个调子:强硬!二人预计仍将进行“抱怨游戏”,比拼谁对华更强硬。

  事实上,在上周第二场并非以外交为主的辩论中,“中国”一词就出现了22次之多。罗姆尼指控奥巴马一贯对华软弱,奥巴马则回击称,罗姆尼实际上是最后一个对中国强硬的人,因为他自己至今仍在中国有投资。

  罗姆尼抨击中国的火力主要集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他指责奥巴马政府八次错过惩罚中国的机会,自己一旦当选,第一天就将宣布中国为“货币操纵国”。而奥巴马则反驳说,自己任内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11%,而且在贸易方面给中国施加的压力也是史无前例的。

  两位候选人在选举期间的涉华言论最近已遭到两党重量级人物的抨击,在美国声望极高的前国务卿基辛格10月初批评两位候选人都使用了“糟糕透顶的语言”,都把“作弊”一词用在中国身上。他还批评一些“理论家”对于中美关系的详情一知半解,“想把这变成一场十字军东征”。

  对此,专家奉劝两位候选人应该多听听基辛格的忠言。赖特告诉中新社记者,基辛格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他的意见是他在外交战线奋战数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的体现。遗憾的是,双方候选人为了影响选民的抉择,都不惜选择煽动性的强硬言论,而牺牲了“外交的艺术”。

  不过,赖特不认为这些强硬言论会变为政策,因为罗姆尼曾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互动,奥巴马则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他眼中的两国关系不会仅局限于经济方面。

  基辛格在那次讲话中也认为,这不过是选战语言,里根和克林顿当年在竞选时也曾发表了不合于中美整体关系的言论。他认为,与中国打交道已成为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问题,“在如今的美国外交政策中,最不带党派色彩的部分就是对待中国的政策。从本质上说,自1971年以来的8届美国政府走的都是同样的路线。”

  赖特也建议两位候选人应该以古鉴今,她说:“奥巴马总统和罗姆尼州长可能会受益于历届美国政府及其领导人(对华政策)的经验教训。”

  虽然目前共和党籍的罗姆尼看起来对华更为强硬,不过一些中美专家指出,实际上在中美近几十年的关系史中,两国之间的一些重大的利好恰恰出现在共和党执政时期,如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赖特认为,选举期间的语言往往会比较过激,一旦当选,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都会变得务实,因为眼下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密切,中美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保持良好的关系才符合彼此最佳利益。

  “选举过后,我相信无论谁获胜,都会承认中美之间复杂的关系,并妥善解决彼此分歧。”赖特对中新社记者说:“奥巴马总统前四年的经验可能意味着,他将比罗姆尼更迅速地体会到这些复杂性。”(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