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析美国应对飓风措施 吁中国沿海建防灾战略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2日 08:5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核心观点

  “此次美国东部大范围被淹,部分是因为‘风暴潮’导致海水水位上涨,漫过防御设施,灌到城市造成的。广州位于珠三角的倒喇叭口位置上,海拔也比较低,需要特别防范‘风暴潮’造成的影响。”

  ——白毅平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预报室主任)

  “城市发展与自然灾害的矛盾是一个必然的问题。随着城市越摊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自然灾害造成的威胁就会越大。对于人财物集中的沿海地带,防灾减灾应成为发展战略。”

  ——高建国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新闻背景

  超级风暴“桑迪”袭击美国东部,造成严重伤害。此次灾害虽然发生在美国,但极端天气、特大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特别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大城市人口密集的情况下,灾害带来的损失将加倍扩大。

  检视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面对的灾害风险并不比美国小——而在经济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2070年最容易受沿海洪灾影响的城市中,广州排在第4位,上海排在第6位。

  我们可以从此次美国“桑迪”飓风抗灾应对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沿海城市如何防范自然灾害?

  就这些问题,本报请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高建国与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预报室主任白毅平为我们解读。

  Q&A

  教训

  广州日报:美国应对“桑迪”飓风的措施是否得当,有何特点和教训?

  水泥抗灾“越抗越灾”

  高建国:作为发达国家,美国在灾害防御与应对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美国有关部门对此次灾害的评估不是很足够,此外出现溃堤的情况,也说明堤坝管理上有疏忽的地方。我们还注意到,抗洪设施中使用的水泥越多,受灾情况就越严重,因为水泥阻挡,洪水无法渗透到地面。

  在“桑迪”飓风之前,美国就出现了一种抗洪的新理念,提倡拆掉一些过高的大坝,通过改建防范决堤的风险。目前我们正在观察类似措施的效果。

  白毅平:“桑迪”飓风影响范围比较广,破坏强度比较大。作为海洋预报工作者,我们注意到,除了台风和降雨造成的灾害,还有一个“风暴潮”的影响。首先,“风暴潮”导致海水水位上涨,漫过防御设施,大量海水灌到城市里;其次,这些从上游来的海水顶住了城市排涝出口,造成排涝系统失灵。因此,此次美国东部部分城市大范围被淹,部分是“风暴潮”造成的。

  Q&A

  战略

  广州日报:沿海城市的灾害防范有何特点?

  “沿海灾害带”需重视防灾

  高建国:我比较早留意到沿海城市遭受的自然灾害,我将其定义为“沿海灾害带”。沿海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包括地震、台风、暴雨、风暴潮、赤潮等等,而沿海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投资大,财物集中,港口、核电站等大型设施也比较多,一旦遭遇灾害,损失严重。20年前,我做过一个中国沿海地区灾害损失程度与内陆的比较,如果以经济损失/平方公里计算的话,当时沿海地区的灾害损失在5万元到10万元之间,内陆地区为1万元。如今的灾害损失程度更加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防灾减灾应当成为沿海发展的一项战略。

  白毅平:我们对南海地区的台风监测的结果显示,虽然台风次数总体有所减少,但“风暴潮”的强度却有所增强,这是沿海人口密集城市需注意的地方。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