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日本国内政治乱象迭生 政坛前景扑朔迷离

2012年11月06日 10:2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原题:日本政坛扑朔迷离

  日本国内政治目前乱象迭生,各大政治势力都瞄准了野田内阁下台以后的国会大选。

  日本经济持续停滞,四季度的负增长难以避免,明年的经济前景也不乐观,甚至不排除出现大幅度衰退的可能。日本民众对于国家前途既心存悲观,又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出现强有力的领导人,以摆脱当前的困境。但日本国内政治乱象迭生,各大政治势力都瞄准了下一次国会大选。

  日本实行“购岛”后,野田内阁的支持率在一度回升后迅速走低,目前已跌落至18%左右。野田想在既保住钓鱼岛既得利益,又不作出任何实质性退让的前提下同中国缓和关系,事实证明行不通。加之国内政策毫无起色,导致包括比较右倾化的选民在内,都对野田内阁感到十分失望。尽管野田表示,不打算在2012年内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但民主党议员自身出现了陆续退党的现象,一旦众议院中的民主党议员低于半数,在野党议员将联合起来通过对野田内阁的不信任案,这可能将是对民主党政权和野田内阁的致命打击,导致民主党执政提前结束。

  就目前日本众议院力量对比而言,民主党议员仅比在野党议员多出3个席位,其执政前景岌岌可危,民主党政权事实上已进入执政倒计时。尽管野田内阁赖着不走,但形势已经难以逆转。

  在民主党威望江河日下的背景下,自民党等在野党要求野田马上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自民党、公明党急于上位,逼宫野田,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民主党在参议院中不占多数,不联合在野党就无法通过政府主导的各种法案。野田为了让自民党等支持消费税增税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在8月8日同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会谈时承诺,只要自民党等支持通过消费税增税法案,作为交换条件,首相将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近期解散众议院。但是当法案在参议院通过以后,野田却不兑现诺言,采取拖延战术,以等待对民主党有利的选举时机。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国会对野田咨询时表示:“您会兑现在年内解散众院的承诺么?在今天的国会上,您必须兑现和国民之间许下的承诺。”“不想办法解决这些课题,而是把责任推给在野党(的不配合),一再拖延众院解散时机,这只不过是民主党延长政治寿命的伎俩,给日本政坛带来空白期的,正是你们民主党。”安倍的指责表明了自民党的愤怒。

  今后,自民党很可能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拉拢民主党国会议员上,以便从根本上瓦解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从而在众议院通过内阁不信任案,迫使野田不得不提前解散国会。由于在参议院中在野党占有多数议席,有能力拒绝通过野田内阁和民主党主导的法案。目前,在野党派主要靠阻止批准“公债发行特例法案”迫使野田提出明确解散众议院的日期。这个法案如果不能通过,日本政府2012年度预算财源依赖近半数赤字国债将化为泡影,日本政府和国家运转的财政来源将逐渐断绝。这将造成严重的财政和行政运作的危机。

  在民主党和野田政权失去民心的情势下,石原慎太郎等地方右派势力强势出击,企图打造日本政治力量的第三极。野田政府“购岛”行为使日本经济和外交陷入困境,很多人开始批判肇事者石原。石原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干脆辞去了东京都知事职务,企图与日本奋起党联合组建新党。石原还有意拉拢大阪市长桥下彻,以使桥下彻的大阪维新会也加入新党,从而实现建立日本第三大党的政治目标,形成除自民、民主两党以外的第三极势力,左右日本政坛。但如果无法拉入大阪维新会的势力,新党将主要由石原本人和年事已高的平沼赳夫主导,新党也难免流于日本政坛中的小党地位,很难发挥较大的影响。

  目前,安倍晋三已经表示能够理解石原慎太郎的做法和政治主张,不排除自民党今后与之合作的可能性。这种情况表明,日本右翼势力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正日益走上合流。此种趋势对日本右翼而言,是自身势力的空前壮大和发展。但对于日本国家的未来发展而言,很可能是一场新的灾难。他们的得势,势必在日本国内要压制其他民主力量的存在;在国际上,必然走向同有矛盾、有领土争端国家更加激烈对抗的道路。这对日本来说是一条充满了危险的道路。(周永生)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