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缅甸以平常心迎奥巴马 欢迎气氛不浓

2012年11月19日 11: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连日来,记者在仰光街头没有看到多少欢迎标语和旗帜,更没有感到那种翘首以待的热烈氛围。即使那些特别关心时政的人,他们多数也明白奥巴马的访问不可能给民众带来什么“厚礼”

  11月19日上午,美国“空军一号”将降落在缅甸仰光敏加拉洞国际机场。在“重返亚太”战略的大背景下,美国总统奥巴马揣着他的新谋略来到缅甸。这是奥巴马连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也是首位在任美国总统访问缅甸。

  传昂山素季曾反对

  据缅甸官方宣布,应缅甸总统吴登盛的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缅甸进行一天工作访问。说是访问一天,其实只有五、六个小时;说是访问缅甸,但奥巴马不去新首都内比都,仅仅短暂停留仰光。

  11月1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前往柬埔寨金边出席东盟系列峰会,但是他18日就赶回来接待奥巴马。从时间安排上说,奥巴马不去缅甸新首都看起来还可以理解。然而,有缅甸人认为,“他不想太给我们面子”。至于真正原因,也许只有奥巴马最清楚。

  奥巴马在仰光分别会见三位影响缅甸政局发展的重量级人物,即总统吴登盛、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兼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代理主席吴瑞曼,以及人民院议员兼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

  不久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爆料说,昂山素季起初不赞成奥巴马11月访问缅甸,其理由是时机还不够成熟,难以取得切实成果,推动缅甸的民主改革进程。该媒体还指出,昂山素季的担忧包括奥巴马对缅甸首都内比都的访问,不过美国一直与昂山素季保持密切磋商,确保奥巴马此行取得最大成效。

  昂山素季最近访问美国时奥巴马在白宫会见了她,而随后到访美国的吴登盛则没有这种礼遇。奥巴马访缅时前往昂山素季在茵雅湖畔的住宅会见她,这可算对她十分厚待了。敏锐的观察家注意到,美国虽然与昂山素季多有互动,但是美国重视昂山素季,更重视美国的战略利益。看得出来,美国在缅甸不是仅打一张牌,而是打出组合牌。

  一日访问虽短,但它却是以一年来两国关系不断改善作为铺垫。回顾缅美关系的新发展,的确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去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对缅甸进行破冰之旅,为今年缅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奠定了基础。4月1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部分放松对缅制裁;7月11日,美国任命德里克·米切尔为美国驻缅甸新大使,还宣布进一步放松对缅制裁,允许美国公司到缅甸投资;还是7月,缅甸外长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务卿,美70多家公司高管同月顺访缅甸;8月2日,美国国会延长禁止进口缅甸产品一年;9月是美缅关系多亮点的一个月,昂山素季、吴登盛先后访美,美国取消2007年对总统吴登盛和人民院议长吴瑞曼的个人制裁限制,美国解除禁止缅甸产品出口美国的禁令;10月,美国总统签署法令解除金融方面对缅限制,美国副国务卿、财政部副部长先后访问缅甸。

  由此不难看出,缅美关系正在改善之中,也可以说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热烈欢迎”气氛不浓

  奥巴马访缅前夕,仰光明显加强了安保措施。他途经的道路沿线设立了多层防卫,他活动之处的警戒已升至最高级别。仰光大学颁授学位礼堂原已陈旧不堪,因为奥巴马要在这里演讲,礼堂翻修,旧楼刷新。在机场附近的学校里,有一些中小学生被挑选出来,要到机场和机场附近路段挥旗迎送奥巴马。

  奥巴马的重要会见活动严格限制记者到场人数,20多家外国媒体常驻记者只被允许选派3名代表到现场采访。记者采访名额比较多一点的活动是奥巴马抵达和离开仰光机场,还有就是奥巴马在仰光大学的演讲。尽管有媒体记者抱怨,但是也不能改变什么。缅甸私营媒体记者在争取名额和询问情况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回答:这是美国使馆定的限制。有缅甸记者半开玩笑地说,在对待媒体采访方面,“伟大的民主国家还不如刚刚迈向民主的缅甸”。

  对于此次访问,缅甸总统府一名发言人日前曾表态称,缅方“热烈欢迎”奥巴马来访,相信访问将增强总统吴登盛推进改革的决心。奥巴马访缅前夕,境外有媒体写道:仰光到处竖立与访问有关的旗帜标语,欢迎气氛热烈。然而连日来,记者在仰光街头却没有看到多少欢迎标语和旗帜,更没有感到那种翘首以待的热烈氛围。不过说到底,缅甸人对奥巴马访缅还是持欢迎态度的,只是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是平常心态。人们还在过着如常的生活,即使那些特别关心时政的人,他们多数也比较清楚和理性,明白奥巴马的访问不可能给民众带来什么“厚礼”。

  对于奥巴马总统访缅,这里也不是一片叫好声。几天前,仰光一处院子外墙上出现一张街头涂鸦作品,画着奥巴马的头像,当然是作者借此表达欢迎奥巴马访缅之意。不料,隔夜就被人抹黑破坏。这看起来小事一桩,但无疑说明了一点问题。

  缅甸有专家说,我们欢迎缅美关系的改善,欢迎奥巴马总统的来访,也欢迎他带来积极信息并取得双赢成果——不是一味施压,也不是口头“打气”,而是来点具体实际行动,比如多给点经济援助,让民生尽快改善;多带来一些投资,让缅甸经济尽快发展等。

  既是鼓励也是施压

  尽管有缅甸人调侃美国礼数不周,但是美国在奥巴马访缅前夕还是做出了一些表示,里面释放的信息有示好的一面,也有强硬的一面。

  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16日发表联合声明说,除产自和加工于缅甸的硬玉和红宝石以及内含它们的珠宝外,美国将向其他缅甸产品开放市场。声明称,此举旨在支持缅甸正在推行的改革,鼓励“出现更多变革”,同时为两国企业提供新商机。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又宣布对7家缅甸实体实施制裁,其中部分实体为缅甸前政权关系人士所有。据知情人透露,被新列入黑名单的有缅甸知名商人德萨拥有的公司,此人一直被认为与缅甸前领导人关系密切。

  缅美关系自1990年开始降温降级,美国自1997年5月开始对缅甸实施更严厉的制裁,2003年开始禁止进口缅甸产品。近年来,缅甸致力于推进政府转型、政治改革以及民主进程,实现民族和解,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随着缅甸新政府改革深入,美国也开始逐步放松对缅制裁。

  美国一再声称要以“行动对行动”,依然对缅坚持两手策略,即“既送糖果又挥鞭子”。缅甸分析人士私下说,缅甸的改革进程大踏步,而美国的解除制裁则小步走,不是很协调,反映出美国的担忧。有评论说,奥巴马此次访缅,是美国政府给缅甸政府的一种鼓励。而实际上,既是鼓励,又是在施压。

  美亚太战略“新棋子”

  奥巴马访缅,既与缅甸当前形势和缅美关系发展有关,还与美国的一个战略——亚太战略密不可分。

  缅甸资深媒体人昂指出,奥巴马总统大选获胜后的首次出国访问选择亚太地区,同时在出席东亚峰会期间顺访3个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泰国、缅甸和柬埔寨,这与他继续重视推行其亚太战略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缅美关系逐步改善已进入重要阶段,缅甸民主进程和经济改革也进入关键阶段,借访问对此添把柴升点温,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从缅甸角度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改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是有共识的,也是得人心的。观察家们说,缅甸推进民主进程、实现民族和解、发展国民经济、改善民众生活,这些都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拓展外交空间,改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是缅甸新政府的重要外交目标之一。

  从缅甸1948年取得独立后的历史看,缅甸的外交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不结盟外交。缅甸外交的显著特点就是重视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重视与大国、本地区国家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有人尖锐地指出,缅甸外交“大国间善搞平衡、争取利益最大化”意味浓厚。

  而从美国角度看,美国所期待的美缅关系恐怕不仅仅是发展正常的双边关系那么简单。有人说,美国既把缅甸作为一面“民主转型”的新旗帜,但是更注重把缅甸看做是美国希望争取的亚太地区的一个新棋子。美国希望缅甸能够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至少不要成为战略的阻碍。

  毋庸置疑,美国对缅战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美国有媒体称,奥巴马此访缅甸体现其将民主改革后的缅甸当成新外交政策下的“新盟友”。美媒体还指出,由于缅甸在南亚和东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强化对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有美国战略问题专家预测,美缅关系将可能朝着全面伙伴关系方向发展。也有观察家认为,美国与缅甸的战略目标不尽相同,但是缅美可以争取互利共赢,也可以为本地区创造一个多方共赢、多国共赢的局面,而这主要取决于形势的发展和大国的博弈。驻仰光记者张云飞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