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称在华法国人对法经济较悲观 称中国机会多

2012年12月24日 11:1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法国年轻人来华寻找机遇

  法报感叹——“在中国像一只幸福的公鸡”

  【法国《世界报》12月23日报道】题:在中国像一只幸福的公鸡(“公鸡”是法国民族的精神象征——本报注)(记者阿罗德·蒂博)

  他们年轻,拥有傲人的学历,并决定出国发展。他们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政治观点,但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追求同一件事:机遇。因为他们觉得法国的机遇太少了。

  法国驻上海领事馆登记在册的法国人有1.2万,如果算上未向领事馆申明的人,可能达到1.6万人,这是亚洲最大的法国人聚集地,而且他们的人数还在增加——1985年只有71人。

  29岁的伊丽莎白·格罗芒创建了一家红酒投资公司,目标为“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白领”以及外国人。她说:“这是看好新兴市场的实力。”她虽然欣赏法国式社会保障,“但首先背上负担的是企业主”,法国企业家“不堪重负”。

  格罗芒女士的生意依赖法国红酒在中国的良好形象。她说:“从文化视角来看,我们的确备受尊敬。我们的作家、历史、建筑和语言在这里大获推崇。”

  每个人都提到仿佛巴黎地铁内一样沮丧的气氛。克洛艾·德托尔西说:“在法国,我们生活在金丝鸟笼里:我们有各种资助和优势,我们的薪水可以让生活十分舒适,相比而言中国人却努力打拼。然而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优势,抱怨个不停。”27岁的她是一个金银器艺术家在中国市场的代理。2008年,她离开法国,“我们想在一个充满活力和令人振奋的环境中试试运气”。

  吸引他们来到上万公里之遥的东方的首先是职业前景。奥古斯丁·米索夫已在上海生活了两年半,近期不打算离开。“我拥有硕士学位却在法国找不到工作,这真让我苦恼。”他在上海却成为某咨询公司的一名主管,负责一个15人的部门。米索夫说:“我在法国得不到这样的薪水,也得不到这样的职务。”大部分人对法国经济较为悲观。米索夫说:“很多朋友询问我在亚洲有没有门路。在这里,我见过有人回国却找不到合适工作,他们在想为什么不再次出国。”

  拉姆齐·沙班也持有相同的就业观。他在上海工作5年了,是法国巴黎银行在当地的一名主管。他说:“我很快就获得了职务和信任。在中国,你证明自己,别人就给你成功的机会。”

  中国人也希望拥有更多自由和社会保障,“但他们清楚自己处于经济过渡期,目前的首要目标是努力工作振兴国家。个人幸福还排不上第一位”。

  沙班的父亲在17岁时离开突尼斯前往法国,在里昂完成学业。这个年轻的企业管理人员说:“当时对他来说,法国代表着工作和未来。我觉得自己在做同样的事情。”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